乾淳之治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9/27 9:34:51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宋孝宗趙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賜名瑋,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孫,宋高宗養(yǎng)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被高宗選中育于宮中,紹興三十年(公元1160年)二月二十四日,被立為皇子,受封開府儀同三司、寧國軍節(jié)度使,封建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五月二十八日,被立為皇太子,改名趙昚。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讓位于趙昚,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
宋孝宗即位后,改革朝政,力圖恢復,宋朝相對進入到一個興盛時期,宋孝宗平反岳飛冤獄,起用主戰(zhàn)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隆興元年(1163年)四月,宋孝宗令李顯忠、邵宏淵等出兵北伐。北伐雖然一度勝利,但由于各路將領不和加上輕敵思想,北伐歷時僅二十日就告失敗。之后,宋孝宗不得已與金和談,隆興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簽定和議,史稱隆興和議。
但宋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復中原,繼續(xù)整頓軍備。不過由于虞允文等一批主戰(zhàn)派將領的辭世,最后北伐事業(yè)不了了之。在內(nèi)政上,宋孝宗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加強集權,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傮w說來,宋朝的內(nèi)政形勢有所改觀。
淳熙十四年十月,高宗崩于德壽宮中,孝宗聽聞后失聲痛哭,兩天不能進食,又表示要服喪三年。孝宗為了服喪,讓太子趙惇參預政事。
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公元1189年2月18日)禪位于太子,太子即位,是為宋光宗。孝宗自稱太上皇,閑居慈福宮,后改名重華殿,上尊號為壽皇圣帝,繼續(xù)為宋高宗服喪。
宋孝宗普遍被認為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zhàn)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內(nèi)政上,加強集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百姓生活安康,史稱“乾淳之治”。
(作者:開封市旅游委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