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德星” 陳寔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10/12 12:09:07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一)寒門走出漢之大賢
在長葛市古橋鄉(xiāng)苑店村東,有一墓冢占地177平方米,高7米,墓苑占地7畝,這就是漢之大賢陳寔的墓園。據(jù)歷史記載,陳寔、字仲弓,漢和帝永元十五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生于潁川郡許縣陳故村(今長葛市古橋鄉(xiāng)陳故村,漢時屬許)。他主張仕而愛人,德高望重,名傾天下,被推崇為“潁川四長”之首,曾任太丘長,故時人稱其為陳太丘,于中平四年(公元187年)病逝,葬于苑店村。2001年,陳寔墓被許昌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漢后期,因外戚、宦官專權,政治黑暗,一些士大夫對此痛心疾首。他們對于宦官的專橫尤其痛恨,并時加抨擊。然而專權的宦官卻藉皇帝之力,誣告士人與太學生們“誹訕朝廷,疑亂風俗”,將士大夫和太學生誣為“黨人”而加以禁錮,“黨錮之禍”由此形成。它使賢良忠義之士多受株連,陳寔亦未能幸免。當時受株連者有的逃避他鄉(xiāng),有的請求赦免,陳寔卻大義凜然地說:“吾不就獄,眾無所恃。”并主動投獄,為他人承擔責任,一年后方遇赦出獄。陳寔這種舍己為人、舍身求義的大無畏精神,在當時是很受天下士人的欽佩和敬重的。陳寔因反對宦官專權,遭黨錮之禍被禁錮,不許再做官,前后長達二十年之久。
“黨錮之禍”后,陳寔遂懸車告老,退隱家鄉(xiāng),隱而不仕。陳寔不僅學識淵博,而且佼不謅上,愛不瀆下,品行端方,為人正直。其在鄉(xiāng)閭,平心率物,修身養(yǎng)性,深得群眾敬仰。所以,當時盛傳“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的諺語。由此可見陳寔深明大義,其高尚的德行為遠近皆嘆服。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陳寔在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四歲,各地親朋、百姓奔喪者有三萬人。當時的府丞親為主祭,東漢文學家、書法家中郎將蔡邕親為其題書碑文,大將軍何進贈謚“文范先生”。
(二)不計前嫌釋舊怨,自降官職為朝廷
陳寔,出身卑微,少時勤奮好學,手不釋卷,品德學識為鄉(xiāng)人盡知?h令聽聞后,召他來見,一番談話后,頗感陳寔是棟梁之材,于是舉薦他進入太學。又過了一段時間,縣令想把陳寔籠絡到自己身邊,但被婉言拒絕,縣令又多次召見,陳寔索性避隱到陽城山中潛心讀書。說來也巧,當?shù)貏偤冒l(fā)生了一起謀殺案,正在偵辦此案的楊吏,百般尋覓無果,聽說陳寔的事后他遂起了疑心:為何眾人一心想謀求的差使,陳寔就是不為所動,還自己跑到山中隱藏起來?其中定有原由,殺人者畏罪潛逃躲避山中也未可知。于是,立即派人將陳寔從山中五花大綁地抓來審問,刑訊招數(shù)用了不少,但楊吏沒有得到任何線索,最后,由于證據(jù)不足,陳寔最后無罪釋放。
幾年后,陳寔做了督郵,專門負責監(jiān)督郡屬各縣官吏的功過。他不但不對當年之事興師問罪,反而不計前嫌,私下里委托縣令請楊吏前來暢敘鄉(xiāng)情。他對縣令說:“當年之事,也不是楊吏原意,如今案情早已水落石出,想必楊吏也痛悔不已。過往之事,就讓他順水東流吧。”同僚們知道后都為陳寔的心胸之寬廣感嘆不已。
陳寔出任郡功曹時,皇帝近臣中常侍侯覽,舉薦了一位親信,強迫太守高倫任用。這高倫不敢怠慢,便任用他為文學掾。不過,陳寔認為此人無德無才,不能勝任,便對太守高倫說:“此人不可用,而侯常侍交辦的事也不能不辦。既然你很為難,那么就以我個人反對為名,把此人辭退,然后把我給降到外署使用。不管別人對此有何看法,而我全為朝廷著想,問心無愧。”高倫雖知委屈陳寔,但別無他法,便照他的意見辦了。此事一出,同僚們議論紛紛,認為陳寔自降官職,非明智之舉,而他從不解釋,只一笑置之。
這侯覽何許人也?原來,侯覽,是山陽防東人,漢桓帝初年任中常侍,依靠奸佞狡猾而晉升,借助皇帝恩寵貪贓放縱,接受的賄賂數(shù)以萬計。延熹年間,連年對外征伐,國家府庫空虛,于是借用百官的俸祿和王侯的租稅,侯覽也獻出縑帛五千匹,因而被賜爵為關內侯。又因為參與謀劃翦除梁冀有功,進封為高鄉(xiāng)侯。
建寧二年,因母親去世,侯覽大肆修建母親的陵墓,督郵張儉檢舉侯覽先后奪人宅第381所,田地118頃,建造宅第皆以彩畫丹漆裝飾,規(guī)模宏偉,僭用宮室的形制,又預先修造自己的陵園,建造雙闕,有石槨,陵園的房廡高達百尺,破壞他人的房屋,發(fā)掘其墳墓;劫掠善良百姓,搶奪良家女子為妻,還有其他許多罪行,請圣上將其處死。而侯覽卻趁機把上奏中途截留,使其無法上報桓帝。后來,張儉又舉報侯覽在母親活著的時候交結賓客,擾亂國法,仍然無法上達桓帝。而且,侯覽還誣陷張儉為黨人,同時還誣告前長樂少府李膺、太仆杜密等。熹平元年,官署檢舉奏報侯覽專權驕奢,皇帝下詔收回他的印綬,侯覽被迫自殺,阿諛依附他的人都被免去官職。侯覽被免職之后,高倫暗叫好險,如果不是陳寔,他任用侯覽親信為吏,定免不了丟官御職的命運。不久,高倫升任尚書,即將到朝中任職,郡中眾官員為他送行至輪氏縣時,他才忍不住地對大家說出實情,并無限感慨地說:“陳君可謂善則稱君,過則稱已者也。”眾人知情后無不為陳寔正直高尚的品德所嘆服。
(三)為人敦厚謙讓,感化“梁上君子”
陳寔平生未做大官,只是一名普通的官吏,但是他為國盡守盡職、為民盡心盡力,做人講究誠信,為人敦厚謙讓,不僅在當時的官吏和鄉(xiāng)里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而且也贏得了歷史后人的尊敬。
陳寔非常注意以良好的風尚道德感化人們,在著名的二十四史之一的《后漢書·陳寔傳》中,載有民間廣為流傳的“梁上君子”一事:
一天夜里,陳寔在就寢時,突然發(fā)現(xiàn)房梁上有一塊衣襟,他心中一驚,立時明白家中進了盜賊,但他轉念一想,假裝沒有看到,而是不動聲色地穿戴整齊,喚來子孫,在正堂嚴肅地訓導他們說:“人生而本善,由于不嚴格管束自己,才偷盜成性,譬如梁上的這位君子就是這樣的啊!”小偷聽了非常吃驚,原來自己早已暴露,就從梁上跳到地下,跪地叩首請罪。陳寔態(tài)度十分溫和地對他說:“看你的相貌神態(tài),不像惡人,大概是因生活貧困,才被迫如此的。你一定要克制自己,正當做人才是呀!”旋即又送了他兩匹絹,放他回去。小偷非常感動,連連叩頭請罪,從此改邪歸正。這事傳揚出去后,當?shù)卦贌o人偷竊,地方清靜,百姓安樂。“梁上君子”的典故由此而來。
毛澤東在讀《陳寔傳》后,非常贊同陳寔對待因饑餓到他家偷東西人的分析:“不善之本,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并對陳實對這件事的恰當處理作了畫龍點睛的點評:人在一定條件是可以改造的。
(四)以德施治,愛護百姓,為官清正廉明
后來,司空黃瓊任陳寔為聞喜(今山西省絳縣西)長,不久,又改任太丘(在今河南永城)長,故時人稱陳寔為陳太丘。陳寔剛任太丘長時,一天沿街散步,走近一家小店,聽到里面有哭聲。推門進去,見是店主人在哭,陳寔問他為何傷心,他說:“三年前,妻子暴病身亡,無錢埋葬,借了近鄰富商李垠銀子10兩,不料,李垠為富不仁,將借據(jù)改“十”為“千”,說逾期不還,要以客店頂債。”陳寔心里明白,這條大街盡是李家生意,李垠涂改借據(jù),顯然是為了圖財霸產(chǎn)。
陳寔回到衙門,即差人把店家接去,一面張揚聲勢,說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大哥,一面貼出扒房擴街的告示,李垠一見,忙備厚禮去衙內求情。衙役說:“這位太丘長可不吃這一套。你最好找他大哥試試。”李垠到后堂一看太丘長的大哥原來就是店家,慌忙施禮請罪。說道:“小人私改借據(jù),該死該死,我這就把借據(jù)還給您老人家,請您在太爺面前多多美言!”太丘長在內室聽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陳寔升堂,傳來李垠,在事實面前,李垠只得低頭認罪。于是判罰李垠紋銀1000兩,交給店家,叫他擴大店房,專接苦難行人住宿。客店落成,題名“慈恩店”,以表感激之情。
(五)陳寔為什么稱“德星”?
說陳寔是“德星”,這是因為歷史上有這樣一段記載:
陳寔的一位好友叫荀淑,潁陰(今魏都區(qū)人,一說今禹州人)人,官至朗陵侯相,辦事明斷,時稱“神君”。其子八人,皆才學出眾,譽稱“八龍”。陳、荀二人志同道合,交往甚密,常常一起談古論今。有一天,陳寔帶著兩個兒子及小孫陳群,駕車拜訪荀淑。淑設宴款待,八子(儉、昆、靖、燾、任、爽、肅、敷)侍陪,兩家歡樂至極,就在此時,朝中太史夜觀天象,說眾德星相聚,于是奏稱“德星匯,五百里內有賢人聚”。時京都洛陽距潁陰(今許昌市魏都區(qū))380里,正好500里內,兼之陳、荀以賢德聞名,于是人們把天上的“德星聚”歸應在他們兩家身上,陳寔也因此被后人稱作“德星”。
古人以景星、歲星等為德星,認為國有道有;蛴匈t人出現(xiàn),則德星現(xiàn)!妒酚·天官書》:“天精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狀無常,常出于有道之國。” 德星也比喻賢德之士。唐·杜甫《行次鹽亭縣聊題四韻奉簡嚴遂州》:“全蜀多名士,嚴家聚德星。陳寔被人尊奉為“德星”,就是說他是個大賢大德之人。
陳寔晚年結廬于今后河鎮(zhèn)紫金山下,安度晚年。后人為紀念這位東漢末年士人領袖、一代“德星”,在此建起了他的祠堂,名曰“太丘祠”。
曾經(jīng)編修了《長葛縣志》(乾隆12年·1747)的長葛知縣阮景咸曾以詩詠古太丘祠,曰:“疊嶂云對碧澗流,古祠風景絕清幽。問誰名與高山并,共說當年陳太丘。”
(作者:許昌市旅游局 責任編輯:12301-4)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