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晚霽江天好,分明愁殺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業(yè)事黃老,妙年孤隱淪。
歸歟臥滄海,何物貴吾身。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唐睿宗即位,因為宋之問曾依附張易之、武三思,而將他貶至欽州(今廣西欽州市)。《始安秋日》這首詩就是他前往欽州途經(jīng)桂林時所寫的。《舊唐書》說他“再被竄謫,經(jīng)途江嶺,所有篇詠傳播遠近”!妒及睬锶铡肪褪钱敃r廣為流傳的一首詩。
詩人敏銳地抓住了嶺南物候的特征,起句就開門見山地直陳其對桂林的獨特感受。次句點題并闡述上句“風景異”的內(nèi)容:“秋似洛陽春。”洛陽的春日如何,詩人沒有明說,但這是人們所熟悉的,楊柳新綠,繁花似錦,鶯歌燕舞。僅“洛陽春”三個字就道盡了桂林秋色佳。
想當年,宋之問如何春風得意,志得意滿,一句“洛陽春”語意雙關(guān),今昔對比,令人慨嘆。
武則天雅好文辭樂章,宋之問巧思文華取幸。一次游洛陽龍門,武則天命群臣賦詩,左史東方虬詩先成,武則天賜錦袍。及宋之問《龍門應(yīng)制》詩成奉上,“文理兼美,左右稱善”。武則天奪東方虬錦袍轉(zhuǎn)賜給他。宋之問不僅扈從武則天朝會游豫,而且奉承近幸的媚臣外戚宴樂優(yōu)游,自感“志事僅得,形骸兩忘”。這樣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漸沉溺和墮落,并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了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利的政治漩渦中。后來睿宗即位,宋之問因依附張易之、武三思而獲罪。
積極入世與歸隱山林屬古代文人極普遍的生存狀態(tài)。“世業(yè)事黃老,妙年孤隱淪”,贊美隱士研習黃老學說,脫塵出俗,能悠游世事之外。宋之問早年曾學道,在陸渾山莊隱居過。這里言外之意很有些悔恨自己未能堅持隱居,熱心仕途混跡官場,以致弄到“遷竄極炎鄙”“百越去斷魂”的地步。他被一貶再貶終至流放,于是產(chǎn)生了不如歸隱的思想。
“歸歟臥滄海,何物貴吾身”,表現(xiàn)的是急欲歸隱的心理。意思是:歸去吧,到那海島上遠離塵世,寄情滄海,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東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貴重呢?上句感嘆,下句反詰,深沉有力,蘊含著無限辛酸和無奈。眼前美好山水,只能更增添他的煩惱和感傷。
《始安秋日》,是詩人晚期的作品,是一首成熟的五言詩。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