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6日,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負責人朱曉輝,將帶著館藏的經幢(chuáng)等文物,參加在西安組織的一場漢傳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這些文物將展出至明年2月15日,F(xiàn)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啥是經幢。
經幢,中國古代佛教代表性建筑物,起源于唐代中期,唐代《異聞實錄》里有這樣的記載:“開元中,明皇與楊妃……立經幢。”北宋時期,經幢十分盛行,元代以后漸趨沒落。
經幢由幢頂、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組成,主體是幢身,上刻密宗的咒文或經文、佛像等,多為六角形或八角形,基座和幢頂?shù)裼谢ɑ、云紋及佛像等,一般被安放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
經幢上刻得最多的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大家熟知的《金剛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父母恩重經》等也是常刻的經文,足見古人弘揚正法、消弭災禍的美好愿望。
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的唐代陀羅尼經幢是石質的,八角形,上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保存完整。它十分袖珍,幢身高僅28厘米。說它袖珍,是因為經幢通常十分高大,如河北趙州的北宋陀羅尼經幢高約18米,是我國現(xiàn)存經幢中最高的一座。
洛陽白居易故居曾出土過一件六面柱體石質殘經幢,經考證該經幢上刻的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與《大悲心陀羅尼經》,是白居易晚年書寫的,可惜的是,該經幢的幢頂、基座已損毀無存。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