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群墓位于河南省漯河郾城縣的空冢郭鄉(xiāng),作為地名,不少人將“空冢郭”寫作“空中郭”,除了圖方便之外,主要是不明白其中的含義。
為什么叫“空冢郭”呢?原來,在郾城城南十公里處,連綿70多座大土堆,謂之“空冢”。明初,郭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謂之“空冢郭”。
這些空冢是誰留下來的呢?這還得從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吳國說起。
吳國的開國始祖是太伯,太伯和仲雍、季歷都是周太王的兒子,季歷有個兒子叫姬昌。太伯和仲雍聽說太王想將王位通過季歷傳給姬昌后,就逃到荊蠻地區(qū),斷發(fā)文身,表示不當(dāng)國君,愿將王位讓給季歷。季歷之后,姬昌繼位,為周文王。
由于太伯沒有兒子,仲雍繼承了他的事業(yè)。周武王克商后,將仲雍的后代分別分封于吳和虞。
春秋后期,吳國逐漸強(qiáng)大,國君壽夢僭號稱王。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馀祭、馀目未、季札。因季札賢能,壽夢想將王位傳給他,季札堅辭不就。壽夢去世后,諸樊繼位。由于吳國人堅決要立季札為王,季札就丟棄了家室隱名耕田去了。
諸樊傳位給馀祭,馀祭傳位給馀目未。馀目未去世后,吳國人認(rèn)為應(yīng)由季札繼位。由于季札隱居不出,就由馀目未的兒子僚繼位。
諸樊的兒子叫光,他認(rèn)為如果季札不肯繼位,那么王位就應(yīng)當(dāng)由自己繼承。于是,他私下招賢納士,培植親信,包括專諸、伍子胥等。
時機(jī)成熟之后,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了武士,邀請王僚喝酒。王僚早有防備,在大門臺階、內(nèi)門、坐席布置了親兵。公子光假裝有腳病,躲進(jìn)地下室,讓專諸把匕首藏在煎好的魚腹中上菜。專諸撥開魚腹,手持匕首,刺死王僚,王僚的親兵用小刀刺死了專諸。公子光終于繼位,任用專諸的兒子為國卿。
公子光就是吳王闔廬。他任用伍子胥、孫武等賢才,大勝強(qiáng)大的楚國,一直攻入楚國國都。楚國大臣申包胥乞求秦國派出軍隊,打敗了吳軍,同時越國也乘機(jī)偷襲吳國。闔廬的弟弟夫概見狀,逃回國內(nèi),自立為王。 _
闔廬聞聽此訊,急忙回國,攻打夫概。夫概戰(zhàn)敗,逃往楚國。楚昭王借吳軍回國之際回到國都,將夫概封在堂奚谷,稱堂奚谷氏。堂奚谷又寫作堂溪、棠溪,古屬郾城,今屬西平。夫概去世后,稱其為棠溪公,他的墓被稱為棠公墓,后來演化為棠王墓、唐王墓。由于其墳?zāi)贡姸,民間有“七十二座唐王墓,拉拉扯扯到汴京”之說。當(dāng)然,這些墓不都是夫概的,從春秋到漢代的都有。
由于年代久遠(yuǎn),墓群悉數(shù)被盜,唐王墓遂成空冢,地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