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相幫,少康復(fù)國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12/9 10:19:55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少康的第三個幫手是女艾。在復(fù)國戰(zhàn)爭開始前,少康派女艾潛入寒浞集團內(nèi)部,詳細探查各方情況。
少康是我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使用間諜的國君?梢哉f,沒有女艾的情報搜集工作,少康是很難在信息十分閉塞的情況下做到知己知彼,并取得最終勝利的。
自幼歷盡苦難的少康,復(fù)國后能勤于政事,講求信用。在其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興盛,各部落都擁戴他,夏朝再度興盛,史稱“少康中興”。
有學者認為,少康的復(fù)國歷程堪稱統(tǒng)治者奪取天下的教科書:欲為帝王,首先要立下奪取天下的大志;要時刻警醒、善于躲避危險;要有自己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要有得力干將,幫助其居中聯(lián)絡(luò)各方諸侯全力征戰(zhàn);要充分掌握對手的情況,方能取得成功。少了任何一個部分,都難以達到預(yù)期效果。
言說不盡的故事
少康的故事結(jié)束了,但是他的故事并未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反而在后世一次又一次被人提起、述說。
《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大臣魏絳在勸諫晉悼公時,就舉了少康復(fù)國的例子。魏絳除述說寒浞之惡外,還對寒浞集團失敗原因進行了總結(jié):“少康滅澆于過,后杼滅豷于戈。有窮由是遂亡,失人故也。”明確提到寒浞集團之所以失敗,是失去了賢人,以此提醒晉悼公注意聽取建議。
《史記》記載,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大敗越王勾踐后,勾踐表示愿意臣服于吳國,夫差想同意,但伍子胥不同意,除了仔細講解少康復(fù)國故事,還明確提到:今天的吳國沒有那時的寒浞集團那樣強,勾踐的實力卻比少康的力量還強大,現(xiàn)在不趁機消滅,反而要寬恕他們,是給自己日后找麻煩。何況勾踐能堅韌吃苦,現(xiàn)在不消滅,今后一定后悔莫及。
富有遠見的伍子胥說對了,勾踐后來忍辱負重,終于擊敗吳王夫差,夫差自刎之前說道:“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
直到晚清民國時期,仍有人提到了少康復(fù)國的故事,不過,在這里,少康復(fù)國的故事被作了另一番解讀,影響了歷史的發(fā)展。
愛新覺羅·溥杰在《溥杰自傳》中提到:“后來我陪溥儀在毓慶宮讀書,陳寶琛老師在教《御批通鑒輯覽》講到少康的八旬老臣伯靡奔有鬲氏借外援中興夏王朝的那一段時,也意味深長地說:‘臣就是皇上的伯靡。’諸如此類的熏陶教育,都使我滋長了一種要振興清室必須借助外援的思想。”這或許是后來兩人投靠日本侵略者的一個原因吧。
[1][2]
(作者:蘇楠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