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中原”處 仍憶陸渾戎(伊河故事4)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12/20 10:33:46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左傳》記載,公元前525年,“晉侯使屠蒯如周,請有事于雒與三涂。晉荀吳帥師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洛。陸渾人弗知,師從之。庚午,遂滅陸渾,數(shù)之以其貳于楚也”。
晉國打著到三涂山祭祀的旗號,率大軍直抵陸渾戎境,頭腦簡單的陸渾戎竟不設(shè)防。就這樣,陸渾戎被晉國消滅了,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陸渾戎在伊河流域生活了100多年,其遺民以國為姓,這就是陸姓的重要來源。之后的陸渾縣、陸渾村、陸渾山及陸渾水庫等名字,也由此而來。
徐陽尋蹤
陸渾戎的東遷與消亡,有明確歷史記載。去年年底,在伊川縣徐陽村,考古人員發(fā)掘出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墓葬,據(jù)判斷是陸渾國貴族墓,這是陸渾戎在伊河流域生活的見證。
前天下午,我輾轉(zhuǎn)來到徐陽村。順陽河是伊河的一條支流,流經(jīng)村南的大片麥田。48歲的村民董雙亭說,這一帶就是發(fā)現(xiàn)陸渾國貴族墓的地方。
一座長長的引水橋從東到西屹立在麥田中,橋頭上刻著“自力更生”四個大字,并標(biāo)明此橋建于1974年。董雙亭說,以前這片麥田全靠這座橋引水灌溉,五六年前,因埋地下管道,引水橋從中間斷了,從此廢棄。
“就是在埋地下管道時,人們發(fā)現(xiàn)土層顏色不一樣,這里可能有古墓。”董雙亭說,經(jīng)探測,這一帶有多座不同時期的墓葬,一部分已經(jīng)被發(fā)掘了。
“看,這個土坑就是一座回填的墓葬,里面出土了銅編鐘和銅鼎。”他說。
陸渾戎雖然消失了,但陸渾這個地名保留了下來。史料顯示,漢時曾設(shè)陸渾縣。
陸渾水庫位于伊河中段。自古以來,這一帶就以風(fēng)光秀美而著稱,歷代詩人留下了大量詩篇。元德秀是唐玄宗年間的進士,當(dāng)過魯山縣令,后退居陸渾,曾寫下一首《滿歸陸渾》:“緩步巾車出魯山,陸渾佳處恣安閑。家無仆妾饑忘爨(cuàn),自有琴書興不闌。”
也許,隨著陸渾戎重回人們的視線,這一帶會挖掘出更多的故事。
[1][2]
(作者:張廣英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