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散的來歷
華佗是三國時代的大醫(yī)學家,世稱神醫(yī),他發(fā)明了麻沸散,世人知道這個光耀,但是卻不知道為了研制成功麻沸散付出多大的代價。
華佗年少時期就精通外科,但給病人動手術(shù)時病人常常疼痛難忍,甚至昏死過去。這使他苦苦思索:能不能有個辦法讓這些手術(shù)的人不痛苦呢?有一天,他的一個朋友從泰山回來和華佗聊天,朋友說起一件事:泰山有一種紅色的草果子,吃了會渾身麻木,甚至會迷迷糊糊的睡過去并且沒有知覺。華佗聽了很高興,心想:要是用這個果子給開到的人吃,是不是就不疼了呢。
于是華佗就前往泰山,當時8歲的兒子沸兒也一同前往。華佗按照朋友說的話在泰山上找到了這個紅色草果,但是到底能不能讓人失去知覺,必須的親自嘗試后才知道。于是華佗對兒子沸兒說:“沸兒,我要試驗這個藥物,如果我沒有知覺的話你就下山找人讓我抬下去。”沸兒說:“爹爹,要不然讓我試試吧,你如果失去知覺我不知道該怎么辦,如果我失去知覺,你還能救我”華佗聽后,感覺說的很有道理,就摘下一個草果讓沸兒吃下,問沸兒是非有感覺,是否失去知覺,沸兒搖搖頭,說很清醒。華佗又讓他吃下第二個,沸兒還是搖搖頭,接著讓他吃下第三個,沸兒依舊搖搖頭,就這樣,華佗讓沸兒吃下了8個紅色草果。吃下第8個紅色草果后沸兒就暈倒了,華佗很高興很興奮,大聲說到:真的有用,真的有用,真的可以讓人失去知覺。華佗抱著兒子來到山下的農(nóng)戶家里,讓兒子放在床上,自己點起篝火把關(guān)于紅色草果的情況記錄了下來。直到半夜沸兒還是沒有醒來,華佗就走到兒子身邊,用手感覺兒子的呼吸,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兒子已經(jīng)沒有呼吸,心臟也已經(jīng)停止跳動了。華佗揚天大哭,撕心裂肺。
后來華佗根據(jù)草果的藥性,又添加了其他藥劑,最終研制出來麻醉藥,為了紀念自己的兒子,華佗將其命名為“沸兒散”也就是后來的麻醉散。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