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母和清廉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12/22 11:21:04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diǎn)擊次數(shù):
在中國歷史上被后世尊為“三大賢母”的母親中,處于第二位的是三國時代的徐庶之母。封建社會時期,女人一般沒有名字,名字都隨父或夫,所以徐庶的母親又叫徐母。
“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守節(jié)無虧,于家有補(bǔ);教子多方,處身自苦;氣若丘山,義出肺腑;贊美豫州,毀觸魏武;不畏鼎鑊,不懼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劍同流,斷機(jī)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賢哉徐母,流芳千古!”。眾所周知,這是《三國演義》中的《徐母贊》,也是對徐母的崇高贊譽(yù)。
徐庶之母深明大義、盡忠報國的大義凜然及其影響是在面臨親情與忠義的抉擇時,毅然選擇了盡忠的形象。在曹操貶損劉備為“所謂外君子而內(nèi)小人者”后,徐母不只“厲聲”痛斥曹操,更取石硯便打。甫一亮相,便是一個忠臣形象。性別的取向在這里被最大限度地淡化了。待徐庶到了許昌,徐母大怒時對徐庶的稱呼甚是有趣:開口便“辱子”,隨后口氣軟化改稱“汝”,最后一氣之下又罵出了“至愚”二字。
“吾有何面目與汝相見!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之間”。徐母自覺面目無寸,自縊身死。徐母的言行對徐庶起了很大的影響,更堅(jiān)定了他終身不為曹操出力的決心。
今位于許昌縣蔣李集鎮(zhèn)歇馬店村的徐母墓,就是徐庶母親的墓葬。
徐母為自己的愚蠢而含恨九泉,心灰意冷的徐庶,不由地仰天長嘆:“我徐某,報國有心,卻無力回天;不忠、不孝,枉為人臣。”
在那個時代,曹操名為漢相,是仕途正宗,但是徐母卻能夠區(qū)分奸偽,認(rèn)為兒子投奔曹操是明珠投暗,足見這位母親的大德高義。
其實(shí),徐母的人格魅力遠(yuǎn)不止大義和盡忠報國那么簡單,在培育其子徐庶時曾經(jīng)有這樣一段與廉政有關(guān)的美談。
相傳出生在禹州的徐庶家境貧寒,父親因病早早地離開了人世,徐母極其艱難的把他養(yǎng)育大,并鼓勵他讀書學(xué)習(xí),教導(dǎo)他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做人。在母親的殷殷教誨下,聰穎智慧的徐庶在科舉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走向仕途后他更是牢記母親教導(dǎo),清正廉潔,秉公辦事,深受老百姓愛戴。
徐庶擔(dān)任許昌一地方小官后的首月,官府里專管糧倉的長官派人給他送來了稻谷,作為他的薪酬。徐庶知道按照當(dāng)時朝廷的俸祿規(guī)定,他的稻谷應(yīng)是八石,但直覺告訴他這位長官送給他的稻谷好像不止八石。他讓傭人稱量了一下,果然不出所料多出了兩石。他感覺奇怪,便問送稻谷的差役說:“多送給我兩石稻谷這是為何?”
差役回答說:“小人受糧倉長官之命,只管運(yùn)送稻谷,從來不問數(shù)量的多與少。不過據(jù)小的所聞所知,以往送給前任大人的稻谷一直都是多加兩石的,這已經(jīng)是不成文的慣例,可是卻從來也沒有人提起過這事。”
徐庶說:“我身為朝廷命官,理應(yīng)率先垂范,勤政為民,為民所想,為民所憂,造福百姓,怎么能平白無辜的多收兩石稻谷呢?這種錯誤千萬不能再犯,你馬上將多出的稻谷給我還回糧倉,今后一定要按照規(guī)定給我送來稻谷。”
差役聽罷,似有為難地說:“徐大人,小的只是一個跑腿的差役,你就不要為難小的了!長官讓小的給你送多少,我就不假思索地送多少,F(xiàn)在你讓小的將多出來的稻谷帶回去,小的該怎么向長官交待?假若徐大人堅(jiān)持不要這多出的稻谷,小的回去后將情況如實(shí)報告給長官,今后如數(shù)給你送來便是。”
徐庶深知官場有諸多不良風(fēng)氣,痼疾沉疴,非他一人所能扭正。思來想去,他感覺眼前這位差役說得合理合情,于是決定不再難為這位差役。接著他對差役說:“既是這樣,我就不為難你了,這次多送來暫且作罷,但千萬記住下不為例!你去吧。”
徐庶和差役的談話剛好被正在里間歇息的徐母聽個詳細(xì)。居然聽見兒子要收下多出的兩石稻谷,徐母連忙大聲喝到:“庶兒。”徐庶忽然聽見娘在里間叫他,以為娘有事吩咐,趕緊跑到里間,急忙問道:“娘,你怎么了?”徐母板著臉,非常嚴(yán)厲地對徐庶說:“庶兒,稻谷是老百姓身上流出的血汗,你咋能隨便多要呢?你現(xiàn)在聽娘的話,多出的兩石稻谷我們一粒也不能要,趕緊讓人拉走!”
“娘,”徐庶曉得留下多出的兩石稻谷是不對的,可是他剛剛已經(jīng)要求差役“下不為例”,說出話潑出去的水,不可能再收回,不能出爾反爾啊。因此,他和氣地對母親說:“娘,你說得沒錯,兒也知道應(yīng)該這樣,可是兒已經(jīng)答應(yīng)差役下不為例……”
徐母沒等徐庶說完就冷顏呵斥道:“下不為例,你真恬不知恥,就是簡單的四個字下不為例滋長了多少貪官污吏,禍害了多少黎民百姓,這種惡風(fēng)邪氣我們不要。想想看如果我們有了這一次,那么隨之而來的就會有第二次接著第三次……。要知道執(zhí)政為民做官清廉必須拒腐拒貪,工作從一點(diǎn)一滴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一定要要防微杜漸啊。你身為人民百姓的一介官吏,必須牢記老百姓才是你的衣食父母,不能貪圖便宜?”徐母停了一會兒,仍然余怒未消地說:“庶兒,你知道娘是一個行善好施的人,向來看不慣貪占小便宜的人。今后娘只吃屬于你的那份稻谷,娘要做一個清清白白的娘,既然你今天答應(yīng)留下這多出的稻谷,那么娘也決定從今天開始就不吃這不干凈的稻谷了。”
徐庶見母親態(tài)度如此決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于是答應(yīng)立即退回多出的兩石稻谷。接著安慰母親說:“母親,您不要生氣了,孩兒已經(jīng)知錯了,今后要做一個清正為民的官。”徐母見此便會心的笑了。
回到廳堂后,為了既能退回多出的兩石稻谷又不難為差役,徐庶決定給糧倉長官寫了一封信,讓差役拿著這封信和多出的稻谷回去向長官交差。
差役走后,徐母把徐庶叫到身邊,慈祥地說:“庶啊,從小母親就教你,做人要有志氣,貧賤不能移;做了官后,一定要清正廉潔不能忘本,兩石稻谷盡管不值幾個錢,但是假如你收留了它,不用說你的官德你的人品就會沾上了污點(diǎn)。兒啊,何時何地都要記住娘的話,不忘出身,體恤百姓,處事公私分明,秉公執(zhí)法。做一個對得起人民、對得起良心的官。”徐庶慚愧地點(diǎn)點(diǎn)頭,淚眼漣漣地表示今后一定按照母親的教導(dǎo)立身做官。
當(dāng)日,似有所悟的徐庶連忙向朝廷寫了一份加急奏章,深刻揭發(fā)了糧倉長官違背法規(guī)濫送稻谷,阿諛討好官吏的不法不良行為。朝廷看后,大為震怒,立即下詔將糧倉長官打入大牢,以是正法,并且勒令大小官員全部清退多收的稻谷。
在徐母的殷殷教導(dǎo)下,徐庶一生為官清正清廉,做出了許許多多讓許昌百姓實(shí)實(shí)在在受益的事,留下了千古美談的口碑。
(作者: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