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 文化傳承的火炬手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12/23 11:45:39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中華文明之河的不息奔流中,無數(shù)優(yōu)秀兒女以其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為河流注入新的活力。他們都是民族文化傳承的火炬手。這樣的人,歷史會記住他。
許慎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經(jīng)學家、文字學家,是時人稱頌的一代大儒。許慎的出現(xiàn),是在中華文化傳承的一個關鍵時期騰起的一個巨大的浪濤。他的思想和學術成果,對后世的影響是巨大的,更是持久而深遠的。那么,許慎身上到底有哪些品格,值得我們推崇和借鑒呢?
深遠的政治眼光和果斷取舍的智慧
許慎舉孝廉進京后,師從名師賈逵,學術上進步神速。他在認真研究大量經(jīng)學典籍后,有感于諸家對五經(jīng)的解讀和注釋千差萬別,遂多方考證先秦儒家經(jīng)典的體例,收集修訂了各種異說,集成《五經(jīng)異義》一書。《五經(jīng)異義》是許慎的一部重要的著作,其體例上既吸取前代五經(jīng)總論著述的經(jīng)驗,也有自己獨創(chuàng)性。既條目清晰,使今古文經(jīng)說一目了然,又闡述了自己的經(jīng)學觀點。這樣的體例保存了今古經(jīng)學的資料,為后人研究今、古經(jīng)學的區(qū)別聯(lián)系提供了線索。因為在經(jīng)學方面的重要成果,許慎贏得了學術界的崇高地位,人稱“五經(jīng)無雙許叔重”。
如果一直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那么許慎輕車熟路,慣性發(fā)展,也不失為一代名儒大家。然而,許慎沒有這么做。深遠的政治眼光和迫切的使命感,使他作出了第一次取舍,從此他的人生之車走上了一條荊棘密布的險途。
原來,通過古、今文經(jīng)學派的爭論,許慎認為古、今經(jīng)學之爭,多出在對字形字義解釋的不同上。他認為,盡快編寫一部字書,對經(jīng)典進行正確的釋義訓詁,十分必要。盡管這個領域目前尚屬空白,但他還是以非凡的勇氣,承擔了這個艱巨而神圣的任務。
許慎首先從政治的高度,闡述了文字的重大意義。在他看來,“蓋文字者,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字形不辨,則不識文字本源,文字不訓,則文義不明。”因此,他試圖通過對文字全面系統(tǒng)的整理和研究,求得“萬源”。把文字和政治聯(lián)系起來,許慎是第一人。試想,中國地域廣大,方言眾多,沒有統(tǒng)一的文字是不可想像的。再者,“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之所以代代相傳,靠的也是文字。許慎此舉的價值,可用幾句話來類比:一千九百多年前,中國文明的河流出現(xiàn)了淤塞,此岸的人與彼岸的人產(chǎn)生了隔閡。許慎以深遠的政治眼光,看到了潰堤的風險,于是毅然站了出來,以一己之力,疏通了河道,搭建了橋梁。這就是許慎的偉大之處。
許慎人生的第二次取舍,是在從政和歸隱之中選一個。按說,許慎是有很高的政治天賦和執(zhí)政能力的。他無論是擔任郡功曹,還是出任南閣祭酒,授書中宮,他的政績都是為人所稱道的。漢安帝元初六 年(公元119年),京師及郡國多處發(fā)生地震及洪澇災害,地方官員空缺,朝廷在朝中挑選志節(jié)清白、德行高妙、能惠利收養(yǎng)者出補令、長、丞、尉。許慎被選中,任洨縣縣長。這時,許慎的《說文解字》初稿已經(jīng)完成,正是他可以在政治上一展鴻圖的最佳時機。然而,許慎最終還是選擇了稱病返鄉(xiāng)?磥恚墩f文解字》的修訂完成,才是許慎心中唯一的大事。而恰恰是這個正確選擇,才最終造就了中國第一部字書的偉大和完美。
矢志不渝、堅韌不拔的獻身精神
從最初產(chǎn)生創(chuàng)作沖動,到巨著《說文解字》的最終完成,許慎耗費了二十一年時間。二十一年,沒有堅定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是斷然做不到的。
首先,查閱典籍是個體力活。古代的文獻大都是刻在竹簡或木簡上的,少量寫在絹帛上。因為許慎要編的是一本前所未有的權威字典,所以他必須把可能用到的竹簡或木簡,通讀一遍或幾遍?菰飭握{暫且不說,光把這些笨重的書籍取出、擺放、閱讀、歸類、放回,就需要相當?shù)捏w力。
其次,文字比對的艱難。讀完典籍,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篩選比對。許慎是一個認真的人,他作《說文解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撥亂反正,矯正當時今文經(jīng)學家對文字及儒家經(jīng)典的曲解與穿鑿附會。因此,他不僅要精心考證,準確地分析漢字的字形結構,還要反復斟酌,追索漢字的本義、本音,做到了“信而有證”。此外,他還對能夠見到的籀文、金文、刻符、鳥蟲書、摹印、署書、殳書等與小篆、隸書進行比較研究,探究它們的規(guī)律,這無形中又加大了他的工作量。因此,在許慎的書案上,各類簡帛書籍常堆積如山。有時,為準確說解方言俗語,他除了查閱典籍,引證書說外,還與各地官員交流,走訪進京商賈,掌握方言用字和讀音。為考察秦的刻石文字,他還要跋山涉水,親臨其地。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了許慎的求真精神,也體現(xiàn)了許慎作為讀書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經(jīng)過多年努力,他共收集到小篆九千三百五十余字,古文、籀文、俗字等一千一百六十余字,其中的艱辛想象可知。
最后,書寫的艱難。有了研究心得,許慎得自制竹簡,把它刻寫下來。許慎一生清廉,創(chuàng)作條件簡陋,嚴寒酷暑,他全得忍著。有時,為了著述,他常常通宵達旦,廢寢忘食。就這樣,從著手撰寫《說文解字》,大約經(jīng)歷二十一年之久,于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正月初一草成書稿,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九月,完成定稿。新春佳節(jié),正是家人團聚,共慶佳節(jié)的日子,許慎還在為書稿忙碌,完全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博采眾長、擇善而從的開闊胸襟
從《說文解字》,我們能看到許慎視野的開闊。《說文解字》不僅是一部文字學巨著,還是一部古代百科全書。這么駁雜的內(nèi)容,如果沒有宏大的視野,沒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想完成書的編纂,幾乎是不可能的。
從《說文解字》,我們能看到了許慎心胸的博大。許慎在學術上,是以古文經(jīng)學為主的,但他心量廣大,博采眾家之長,沒有門戶之見。凡是正確的見解,他都會采用。在《說文解字》的引述里,許慎所引經(jīng)書,既有古文經(jīng),也有今文經(jīng)。引用的漢代名師,既有古文經(jīng)師,也有今文經(jīng)師。另外,《說文解字》的論述,并不完全是許慎一個人的觀點,而是全面繼承了前代賢人及時彥的學說,許慎在文中都一一標明,表現(xiàn)了他治學嚴謹和兼容并蓄的學者胸懷。從《說文解字》,我們能看到許慎趨善避惡的人生態(tài)度。許慎說文解字,不僅只限于對漢文字形、音、義的說解,還蘊含了他對人生的思考。
大膽嘗試、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
許慎編纂《說文解字》,是前無古人的事業(yè)。一切要從零開始,要在亂象叢生的大地上,闖出一條新路。這樣做,既需要過硬的實力,更需要敢試敢闖的創(chuàng)新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許慎的偉大,就在于他頂著壓力,頂著困難,在茫茫黑夜中摸索前行,終于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接通了筋脈,迎來了明媚的曙光。
一部字書,架起了連接古今的時空隧道,讓今人能沿著這條隧道自由地行走,這就是許慎的貢獻。如果沒有許慎《說文解字》的流傳,我們將不能認識先秦的大篆、甲骨文和鐘鼎文以及戰(zhàn)國時的古文。
許慎的一生,為官勤政為民,為學勤奮著述,直至終老,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許慎的這些精神品格,在力倡中國精神、謀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參照價值。
(作者:網(wǎng)絡來源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