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許下田 許都周圍倉滿囤盈 修運糧河 檣櫓相接糧道不絕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12/23 1:34:01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關于這條由瑪瑙河疏浚成的“銅幫鐵底運糧河”,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則故事。
故事說,當年運糧河挖成后,為便于行人通行,在河上修建了一座八墩九孔的大石橋,橋高出水面一丈五尺,橋下可以通行船只。橋兩端各雕刻一只張口伸舌,鼓肚瞪眼的雌雄石青硅,這橋也被稱為“金肚石蛙橋”。
雄石蛙下的底座上刻有“黃金珍寶蛙內藏,仨活人頭取寶囊”的讖語,雌石蛙前刻的是“勸君莫貪不義金,小人狂妄自傷身”的讖語。
附近有一個貪婪成性的老財主,他仔細地看著這兩條謎語般的讖文,悟出了含義,遂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來到了石橋上,跪倒在雄石蛙前,磕了三個響頭,忽見雄石蛙跳躍而起,翻身躺在石橋上,從石蛙的肚子里流出黃燦燦的金子來。老財主高興得不得了,他收拾起金子,又跪拜在雌石蛙跟前,可是雌石蛙紋絲不動,他就拿出鉆子和鐵錘去鑿打石蛙,剛一落鍾,從雌石蛙口里飛出一只利箭,正射中財主的心窩,當場斃命,原來的金子也不翼而飛。第二天,行人看到橫尸橋頭的老財主,都知道他是為貪財而亡的,此后,再也沒有人前來盜寶了。
民間傳說故事的最大特征,一是它的傳奇性,二是它的教育功能。自然不必對它進行認真地考證,但“金肚石蛙橋”這個橋名卻是在運糧河畔家喻戶曉,它和“銅幫鐵底河”一樣,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雖然一為虛幻的傳說,一是真實的史實,但相互襯映,使得這條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風雨蒼桑的古運糧河,在襄城濃郁的地域文化中,又增添了一塊厚重的基石。
(作者: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