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豪蘇軾于嘉祐元年春(公元1056年)赴京(今河南開封市)應(yīng)試,路宿洛陽寫下了一首詞《一斛珠·洛城春晚》:“洛城春晚。垂楊亂掩紅樓半。小池輕浪紋如篆。燭下花前,曾醉離歌宴。 自惜風(fēng)流云雨散。關(guān)山有限情無限。待君重見尋芳伴。為說相思,目斷西樓燕。”詞中透露著濃郁的親情鄉(xiāng)戀。
《智囊》中有大量蘇軾的智慧故事。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53歲的蘇軾以龍圖閣學(xué)士身份出任杭州一把手。
蘇軾剛到杭州不久,有一天,稅官押著一個干瘦之人走進了蘇軾的辦公室。那人身上還背著兩大卷貨物。蘇軾很納悶兒,正待要問,只見稅官將那人身上的兩大卷貨物卸下來,放到蘇軾的臺案上。蘇軾俯身一看,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兒。
原來那送貨單上寫明發(fā)出地:杭州;目的地:開封。且有自己的“親筆”落款,言明貨物要送給京城(開封)的蘇轍——蘇軾的弟弟。乍一看,誰都知道這是當時名揚四海、位高權(quán)重的兩兄弟之間的禮品。
蘇軾咧嘴樂了,問那人:“你這里面裝的啥?”
那人驚恐得五官都糾結(jié)在了一起,躬身向前道:“我叫吳味道,在今年秋天僥幸通過了解(jiè)試(科舉三級考試中的初級),準備到京城參加省試(科舉三級考試中的第二級)。臨行前,鄉(xiāng)親們都來祝賀,并送來了份子錢,算是給我進京趕考的盤纏。我用這些錢買了200匹建陽紗,打算到京城賣了,多掙些錢?墒菙y帶布紗進京,各地稅務(wù)都要抽繳不少稅費,估計到開封剩下也就不到一半了。”
蘇軾仰臉盤算了一下,點點頭。
吳味道接著給蘇軾戴高帽兒,說:“我以為當今享有崇高聲望,又愛護讀書人的,不外只有兩人,一位是大人您;一位是您的弟弟蘇子由(蘇轍,字子由)。”蘇軾寬厚地笑了笑。
吳味道接著又送來一頂高帽兒,說:“所以就用了二位大人的名號,‘合理’避稅而已。我想,即使這事被查出來,您二位也一定理解我的苦衷,會體諒包涵的。”蘇軾瞅著這吳味道,感覺其說話不光有“味道”,而且入情入理,環(huán)環(huán)相扣,心中暗暗為他點贊。
吳味道咧咧嘴,嘆口氣,說:“可誰想到被查到穿幫了,罪責(zé)難逃啊!”
自古以來,偷逃稅款都是犯法的。吳味道雖然情有可原,但不可不糾;可一旦追究,這書生恐怕一生就毀掉了。這是個兩難選擇。蘇軾該怎么處理呢?
只見蘇軾把手一揮,讓文書把原來的封條撕了,親筆題寫了送貨單,落款時還特別注明了自己杭州知州的新職務(wù),并詳細注明了蘇轍的家庭地址——“東京竹竿巷”。然后想了一下,伏案給蘇轍寫了一個便條,遞給了吳味道,笑呵呵地說:“你這回就是上天也無妨啦!”
吳味道隨即參加省試通過,后參加了殿試,考中進士。臨去外地做官前,特意來到杭州,答謝蘇軾的知遇之恩與寬宏大量。
面對棘手的事情,最好的解決辦法是高度重視、簡單處理。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