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年夜飯
臉肉,切成長條,放在一邊。然后呢,找一張網(wǎng)油,就是動物大腸外面包裹的那一張像漁網(wǎng)一樣的腸系膜,裁成四方塊兒,鋪到菜板上,把切成條的羊肉放上去,卷成圓筒,兩頭封口,在雞蛋糊里蘸一蘸,擱油鍋里一炸,再用刀從這個圓筒的中間橫切成兩半,羊頭簽就做成了。你看它的形狀啊,一個金黃色的小圓筒,一頭開口,一頭封口,里面裝著像竹簽一樣的肉條,像不像寺廟里的簽筒呢?肯定像嘛!
做羊頭簽為啥非要用網(wǎng)油呢?主要是為了成形,讓小筒立得住。如果你光用雞蛋糊攤成一張蛋卷,當(dāng)然也可以把羊肉卷起來,但是它太軟,立不住,如果你用網(wǎng)油做骨架,它就立得住了。打個比方說,雞蛋糊像水泥,網(wǎng)油就像水泥里的鋼筋,沒有鋼筋,單用水泥是沒辦法蓋起高樓大廈的。
當(dāng)然,咱們現(xiàn)在的炊具比宋朝發(fā)達得多,咱們有烤箱,有電餅鐺,即便不用網(wǎng)油,只用奶油啊、雞蛋啊、低筋面粉啊,同樣可以卷出一個很脆的立性很強的蛋筒,再把切好的熟羊肉絲放進去,同樣可以叫做羊頭簽。如果再用果醬在蛋筒外面裱個花,寫上“有求必應(yīng)”,那就更像抽簽的簽筒了。
咱不能光說做飯,還得接著說王安石。前面說了,王安石吃飯從來不挑食,但就是愛吃羊頭簽,哪一年的年夜飯上都離不開羊頭簽,平常想解饞的時候也要吃羊頭簽。那么羊頭簽吃多了對身體到底好不好呢?當(dāng)然不好,因為羊肉性熱,吃多了上火嘛!所以王安石到了晚年,臉上長痘痘,背上長毒瘡,營養(yǎng)過剩,把自己吃死了。當(dāng)然,嚴(yán)格地說,王安石之所以壽命不長,主要是跟他變法失敗心情郁悶有關(guān),但是吃羊頭簽太多肯定也是一個原因。
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農(nóng)歷春節(jié)就要到了。在春節(jié)到來之前,我想請大家跟我一起回到宋朝,提前吃一頓宋朝版的年夜飯。
今天還是老規(guī)矩,吃飯之前,先講故事。什么故事呢?王安石和年夜飯的故事。
王安石這個人,學(xué)問大,有個性,生活習(xí)慣跟咱們不一樣。
他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當(dāng)大官以前,一年到頭也不一定能洗一回澡,內(nèi)褲臟了不換,袍子破了不補。他去朋友家里做客,不用通名報姓,人家在屋里就能知道王安石來了,為啥?身上味兒大!蘇東坡他爹蘇洵用一句話罵過王安石:“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不近人情。”穿得跟犯人一樣,吃得跟豬狗一樣,臉上全是泥,烏漆麻黑,都看不見笑模樣了,好像死了親爹。
除了不講衛(wèi)生,王安石還有一個特點:吃飯的時候從不挑食。有一回,朋友請他吃飯,點了一盤鹿肉放到他面前,他發(fā)現(xiàn)王安石只吃鹿肉,一會兒就把一整盤給吃光了。這個朋友跑到王安石的太太跟前說:“都說你們家老王不挑食,我看不一定,他非常愛吃鹿肉啊!”王安石的太太笑了:“你下回還請他吃飯,再給他換一道別的菜。”這個朋友果然又請王安石赴飯局,這回點了一盤鹿肉和一盤小白菜,把鹿肉放得遠遠的,把白菜放在王安石面前。王安石這回只吃白菜,那盤鹿肉一筷子都沒動。朋友服了:“我原先以為他愛吃鹿肉,現(xiàn)在才知道,他只是懶得去夠離他遠的菜,所以只吃離他近的菜。”
王安石對飯菜這樣無所謂,是不是這世界上就沒有一道他相對比較喜歡吃的菜呢?也不是,他一輩子只對一道菜感興趣,這道菜叫做“羊頭簽”。
每年除夕,王安石跟太太和兒子一起吃年夜飯,餐桌上必須有一大盤羊頭簽,王安石一邊跟兒子王雱聊天,一邊用手抓著羊頭簽往嘴里送,就跟咱們現(xiàn)在的小女生一邊看電影一邊嗑瓜子一樣。一頓年夜飯,他只吃羊頭簽,不吃別的東西。
你們可能會問:羊頭簽是什么東西呢?是不是用鐵簽子把羊頭串起來,像烤羊肉串一樣烤熟?
當(dāng)然不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羊頭差不多跟皮球一樣大,它能烤熟嗎?就算烤熟了,你敢吃嗎?
還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把羊頭上的肉剔下來,用刀切成肉丁,再用鐵簽子串起來烤,那樣就能烤熟了。沒錯,這樣做確實行得通。十年以前,宋史研究會的會長朱瑞熙老師就是這么理解羊頭簽的,另一位宋史研究大家王曾瑜老師也是這樣解釋羊頭簽的。
但是今天我要說一句:他們都理解錯了。真正的羊頭簽是什么東西呢?根本不是用鐵簽子烤肉串,而是一道在宋朝非常流行的象形菜。
什么是象形菜?就是做出一定的造型,要么像動物,要么像人物,要么像植物,要么像我們?nèi)粘J褂玫囊患䱷|西,本來它是菜,但是看起來又不像菜,這就是象形菜。羊頭簽這道象形菜究竟像什么呢?它像我們?nèi)R里燒香求簽的簽筒。
大家都見過求簽吧?一個圓圓的竹筒,底下封口,上面開口,里面裝一堆竹簽子,竹簽子上還寫著字兒。王安石最愛吃的羊頭簽就是這個樣子。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把羊頭煮熟,剔下
宋朝象形菜和創(chuàng)意餐具
說到這兒,這頓宋朝年夜飯才讓大家品嘗了一道美食:羊頭簽。那除了羊頭簽?zāi)?難道就沒有其他好吃的了嗎?當(dāng)然有。
宋朝人在飲食上特講究,也特別有創(chuàng)意,他們發(fā)明了許許多多象形菜,還發(fā)明了許許多多仿葷菜。比如說用油豆皮兒做素雞,用葫蘆做素鴨,用蓮藕做排骨,用冬瓜、蘑菇和木耳做甲魚,做得都很像。宋朝還有一道面點,叫“面亭兒”,是用糯米粉、面粉和綠豆粉捏成小房子、小亭子、小假山,還有小人兒、小動物,擺到一張餐桌上,吃貨們一瞧,這哪是面點啊,分明是一幢卡通版的山水別墅嘛!
宋朝人把這些好吃好看又好玩的象形菜、仿葷菜以及各種各樣造型別致的小點心都搬到年夜飯的餐桌上,全家老小一起享用。當(dāng)然,我說的這些都是富裕家庭才能辦到的,宋朝也是有貧有富,低收入家庭可能連最基本的年貨都買不起,哪有心思搞什么象形菜、仿葷菜。
不過,即使是最缺錢的窮人,他也一定會在年夜飯上花些心思,用最大努力把這頓飯搞出花樣來。
我以前寫過一本介紹宋朝飲食的書,說宋朝人喜歡用一些小玩意兒來裝飾他們的餐桌,比如說過節(jié)的時候會準(zhǔn)備一種“谷板”:將木頭鋸成薄板,在草木灰的溶液里泡幾天,泡透,撈出來,撒上草木灰,再撒上谷種,也就是小米,然后再撒一層草木灰。過幾天,谷子發(fā)芽,小谷苗青綠可愛,長出一大片,就跟縮微版的稻田似的。然后呢,在谷板的另一頭,請工匠雕刻一個戴斗笠的農(nóng)夫、一頭耕田的黃牛、一座小小的茅屋、一片小小的魚塘。谷板做好,往餐桌上一放,好一派田園風(fēng)光!宋朝人提前把春天請到自己家里來了。
再比如說,宋朝年夜飯都離不開一種東西,它叫“百事吉”。說穿了,就是一個果盤,這個果盤需要三樣?xùn)|西:柿子、橘子、柏樹枝。把橘子擺到下面,把柿子擺到上面,兩種水果擺成一個金字塔,然后在金字塔的中間插一根洗干凈的柏樹枝。你看啊,柏樹、柿子、橘子,柏柿橘,諧音就是百事吉。吃完我們這頓大宋年夜飯,百事順心,萬事如意!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