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洛陽市區(qū)到白馬寺的公路北側(cè),有個村莊叫扁擔趙。
相傳五代時期,在洛陽東關(guān)的一條小街上,賣火燒饃的鋪子一個挨著一個。那些賣火燒饃的大多見利忘義,打的火燒饃缺斤少兩,只有一家姓趙的為人厚道,打的火燒饃秤滿兩足。這家鋪子的掌柜叫趙弘殷,人稱趙老大,他與妻子忙于生意,常把一對雙胞胎男孩放在鋪前的兩個筐子內(nèi)玩耍。
一天,一位鶴發(fā)童顏的老人來到這里,悄悄地對趙老大說:“孩子好,生意高,十四兩秤大火燒。聽到喊聲往東跑,十里之外再伸腰。”
老人說完就不見了。
一天清早,趙老大正在賣火燒饃,忽聽有人大聲吆喝:“十四兩秤大火燒!”他猛然想起那個老人的話,急忙和妻子收拾細軟,用扁擔挑起兩個筐子中的兒子,一路小跑往東去。他剛離開這條街,只見一團大火騰空而起,轉(zhuǎn)眼間就把那些缺斤短兩的火燒饃鋪燒了個精光。這條街從此便叫“火燒街”,簡稱“火街”。
趙老大挑著兩個兒子向東跑到十里之外,才把筐子放下,手扶扁擔暫作歇息。這時,有個算卦先生路過這里,看見他手中的扁擔,猶如一條巨龍上下游動,閃閃發(fā)光,上前一看,見扁擔上寫著一個趙字,便對趙老大說:“看來你姓趙……你的兒子有帝王之緣。請問你有幾個兒子?”
趙老大指著筐內(nèi)的兩個兒子說:“這是我的一對雙胞胎兒子,他們出生時脊背連在一起,后經(jīng)郎中動刀才分開。忙于生意,我還沒顧得上為他倆起名呢!”
算卦先生說:“他倆坐在筐內(nèi),就取這個筐字,兄叫筐胤,弟叫筐義?鹂锿,去掉竹字頭也好。連脊同生,均屬龍體,早出生的早稱帝,晚出生的晚稱帝……”
趙老大不等算卦先生說完,就急于詢問匡胤的稱帝時間。算卦先生欲言又止,見趙老大問得懇切,只好說:“天機不可全泄,現(xiàn)有四句卦語相告:乘龍避火燒,得名扁擔趙……
后來,這兩個兒子果然成了北宋的皇帝。
趙匡胤當了皇帝后,便傳旨將這里命名為扁擔趙。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