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琡(shū),字曇珍,北朝時洛陽人。歷北魏、東魏、北齊三代,他善謀劃,為官執(zhí)法嚴厲。
薛琡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薛豹子為北魏徐州刺史。薛琡最初為典客令,是負責接待賓客之官。每次待客,他禮節(jié)態(tài)度都非常優(yōu)雅恰當,不卑不亢,受到北魏宣武帝高度贊賞。孝明帝正光年間,薛琡任洛陽令。都城之地,素為難治。他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則,整頓風氣,其任職期間,洛陽社會秩序相對較好。他審案注重的是證據(jù),以理服人,極少對犯人動大刑。有一年洛陽大旱,按慣例,要對京城的在押犯重新審理,朝廷這才發(fā)現(xiàn)整個洛陽關押犯人僅有3個。孝明帝對其才能大加贊許,賜物表彰。
他原與權臣領軍元叉關系密切,元叉被廢后,他憂懼不安,以致“政教廢弛”,故被免官。后來,他又投靠寵臣李神軌,被重新起用為吏部郎中、吏部尚書。他認為,州縣官吏,直接理民,關系重大。因此,應加強選官制度。
薛琡有遠見,足智多謀。爾朱榮當政時,薛琡為行臺尚書,隨元天穆征討邢杲起義。同時,南梁武帝派大將陳慶之率兵數(shù)千護送投梁的北海王元顥北上,直指洛陽。而天穆兵力僅能應對一方。薛琡認為邢杲聚眾無名,雖一時強大但不可畏;而元顥身為皇族,且號稱“義舉”,所以,應先打元顥,然后再轉(zhuǎn)而滅邢杲。但由于元天穆優(yōu)柔,又迫于眾人意見,故未采納薛琡的建議。結果,待其討平邢杲,元顥已攻占洛陽。
東魏靜帝天平初,高歡以薛琡為丞相府長史,軍國大事多與他商議,薛琡也“推誠盡節(jié),屢進忠讜”。有一次高歡率軍征西魏,欲從蒲津渡黃河。薛琡認為,西魏連年歉收,東魏應固守要道,堅壁清野,敵人難以久持,自會來歸降;即便出兵,也應兵分兩路,互為策應。高歡皆不納,遂有沙苑大敗。
后來,薛琡曾率兵討擊范陽盧仲禮之叛,遂轉(zhuǎn)任殿州刺史。其間,他為政嚴酷,吏人苦之。后又為度支、殿中二尚書。北齊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薛琡卒于尚書右仆射任上。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