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朝野僉載》里的一則故事。
唐代的王及善才智平庸,做內(nèi)史時,同僚嘲笑他“鳩集鳳池”,即斑鳩飛進了鳳凰池。
王及善這只“鳩”不久被擢升為文昌右相。在宰相位置上,他下了一道命令,不準(zhǔn)令史(不入流的小官)騎驢上班,還終日帶隊驅(qū)趕那些騎驢上班的人。
這下,同僚更看不起他了,于是美其名曰“驅(qū)驢宰相”。
成了被嘲笑的對象
從“鳩集鳳池”到“驅(qū)驢宰相”,時人極度輕視的王及善,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王及善,唐代洺州邯鄲(今河北廣平)人。其父王君愕為隋末義軍將領(lǐng),后投奔李唐,官拜大將軍。
唐太宗征遼時,王君愕隨從,不幸戰(zhàn)死于遼東。王君愕死后,年僅14歲的王及善因父蔭被授予朝散大夫之職。自當(dāng)上朝散大夫開始,王及善一直官運亨通,直至最后做到宰相。
王及善的才能確有不足,于是成了被嘲笑的對象。不過,你別因此小看了王及善,歷史上的他絕對不是《朝野僉載》里說的那么猥瑣、無能,他的故事也絕對不只有“鳩集鳳池”和“驅(qū)驢宰相”兩個。
我不跳舞,只做本職工作
李弘被唐高宗立為太子后,王及善被派到東宮任職。
有一次,李弘在宮中舉行宴會。酒喝得高興時,他出了個餿主意,讓宮內(nèi)大臣倒行而舞,別人都高高興興地遵命,唯獨王及善拒絕了。他對李弘說:“殿下自有樂官,要唱要跳是他們的事,我只做自己的本職工作,我不跳。”
這讓李弘有些尷尬,但他很佩服王及善,于是誠懇道歉。
唐高宗聽說這件事后很高興,賜王及善絹百匹,不久提拔他為右千牛衛(wèi)將軍,這可是皇帝的貼身侍衛(wèi),三品要職。
唐高宗語重心長地對王及善說:“為啥要讓你當(dāng)這個官?是因為你忠心耿耿,別人沒有命令到不了我身邊,而你能佩大刀跟隨左右,你知道這官有多牛嗎?”言外之意,你不要辜負了我的信任。
你別去邊地了,留下來有重用
武則天當(dāng)上皇帝后,對王及善的印象也不錯。
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契丹作亂,山東被擾,王及善被任命為魏州刺史。上任前,武則天與他談心:“愛卿,契丹作亂,邊地有難,你雖然有病也得上任。這樣吧,你可以帶上妻子兒女,慢慢地走,一天走三十里就行了,你還可以坐在車?yán)锾骐尢幚砦褐菡⻊?wù)。”
言罷,武則天又問起朝政得失,王及善“陳治亂所宜”,聽得武則天心花怒放,不讓他去魏州了,“抵御契丹是小事,幫朕處理好朝政是大事,你留下吧”。王及善留下后,被拜為內(nèi)史。
也就是在任內(nèi)史期間,他得了“鳩集鳳池”的綽號。武則天那么賞識他,同僚卻那么看不起他,實在讓人不解,難道僅僅是因為史書稱他“不甚文”的緣故?
不準(zhǔn)你退休
王及善雖“不甚文”,但“清正自將,臨事不可奪,有大臣節(jié)”。
酷吏來俊臣下獄當(dāng)死,念及對自己忠心耿耿,武則天打算饒他一命。王及善適時上奏:“來俊臣狡猾又不軌,手下聚集著一群亡命之徒,專門誣陷殺害正人君子,此人若不除,恐怕會動搖朝廷的統(tǒng)治。”
武則天這才下了誅殺來俊臣的決心。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倚仗武則天寵愛,“每侍宴,無人臣禮”,王及善看不慣兩個人如此囂張,多次上奏彈劾。武則天很不高興:“愛卿,你年紀(jì)大了,不適宜再參加宮廷游宴這類活動。”
王及善有點兒賭氣,于是請了一個月的假,不上朝了,想著武則天會過問一下,誰知她連理都不理。王及善嘆曰:“豈有中書令而天子得一日不見乎?事可知矣!”于是,他上書請求退休,但武則天不但不讓他退,反而提拔他當(dāng)了文昌左相。
她煩王及善干涉自己的私生活,但仍看重他的工作能力。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