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一開,這春便盛到了極致。
春原有三節(jié)兒,是謂初春仲春暮春,曹雪芹卻把她分成四節(jié)兒:元春探春迎春惜春。我輩俗人比不得雪芹分得深刻,咱從萬物生長的角度去瞎揣摸,亦不妨把春分為嫩春盛春殘春。這頭一節(jié)兒,什么都剛剛露出一點點兒,清鮮鮮可以入口的,姑且稱嫩春;這二一節(jié)兒,桃花嫣然出籬笑,天地都讓桃李照得睜不開眼,蜜蜂和蝴蝶圍著她們使勁轉,弄得人心神也一搖一顫的,感嘆整個春天再沒有比這時候更好看的景,就叫盛春吧;三一節(jié)兒呢,流水落花,花褪殘紅,殘春是也。
在春天,桃花是最重要的角色。桃花一登場,百花遜色,春戲就算唱到了熱鬧處,人們紛紛走出戶外,爭睹桃花之容顏。說來,春事剛發(fā)生時,歲月是隨著萬物一同蘇醒的,但風還免不了凜冽,草色遙看,無名小花兒壯著膽開在不起眼處,還是零零星星的幾朵,成簇成團云霞般涌入眼簾的氣象沒有。尋尋覓覓,是有爭暖樹的早鶯和啄春泥的新燕,而早鶯僅僅幾處,新燕又不知飛往哪家去了。嫩寒未發(fā),花寒懶發(fā),尋春要有些敏銳才行,愚拙如吾輩者,是難以捕捉到春之律動的,那么就繼續(xù)賴在被窩里,只待聽一場潤物的夜雨催開桃花的心事了。
種桃,不但花兒開得好看,果兒也吃著甜。這世上有很多樹呀草呀只開花不結果,也有只結果不開花的,像桃樹這種既開艷花又結碩果的真是不多。桃花一簇開無主,豫西魯山的山里,房前屋后,山寺溝坎的,多生桃樹,以野桃毛桃居多;毛桃一經嫁接,就長成了大白桃,所以魯山人格外喜歡桃樹,說是能給人帶福來的。近些年,荒山成了金山,略一治理,坡坡嶺嶺,山民們都種成了桃樹,澆過水施過肥,一樣的桃之夭夭;看林豐莊園、鳳凰山莊、下湯萬畝桃園,桃林漫山遍野。雖說桃的花期短暫,但早開接續(xù)著晚開,綿延月余,花事繽紛,一入魯山,仿佛進了桃花王國,高低起伏,灼灼其華,分外妖嬈。
爭開不待葉,桃樹的開花是等不得葉子的。疙疙瘩瘩、曲里拐彎的桃枝,眨眨眼,那一骨朵一骨朵的花就密密地沾上去了,剎那間,無數(shù)桃花,白的可勁地白,紅的可勁地紅,粉的可勁地粉,原本結節(jié)突出、丑陋無比的桃枝也變得美麗起來。老樹著花無丑枝,桃樹也是在以丑為美嗎?人在想方設法對抗衰老,但扭曲盤轉的桃樹不怕老,年年在詩意地綻放,給人以美的享受。
看這無數(shù)桃園炫彩奪目,勝過鄰家漂亮女孩兒的婚嫁場景,即使不邀約,也該去湊湊熱鬧才對,何況都蟄伏了一冬,身心急需刺激和滋潤。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桃花一開,春情勃發(fā),于是,城市里,有閑人士攜家?guī)Э,不惜驅車?shù)百公里蜂擁而來,車靠車車連車首尾不見,人擠人人挨人摩肩接踵,在桃花的掩映之下,手機咔嚓咔嚓拍個不停,少男少女們嘰嘰喳喳是笑個不停。
花兒之中,心事最重的要數(shù)桃花。秋雨梧桐葉落時,春風桃李花開日,由桃而及人,這盛春就很值得人去吟詠了。表面上看,桃花日日笑著春風,該開就開,該落就落,似乎并不太重情重義,但實際上,牽掛她的人多了去了。面對桃花,風雅之士良多“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之慨,即便有無限的感傷情懷,曉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也羞慚得不好意思再抒發(fā)了;而春夢依依之少男少女心事惆悵,獨鐘情于“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詩句,惋惜于茫茫人海擦肩而過的那人不再,明白歲月無情,紅顏易老,機會稍縱即逝。而走入婚姻圍城者,面對這姹紫嫣紅,則很容易想起同桌的你。至于“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傷懷則過于悲愴,并非人所共有的。
要想與桃花產生共鳴,只可一個人去,尋上一處開著桃花的清凈之地,哪怕就一棵開著。林黛玉正在葬花,寶玉一去她就葬不成了。如今,人們去到桃園賞花,人多得螞蟻一般,哪里還能想一想無限的心事,思辨出些桃紅又見一年春的哲理。人被這社會環(huán)境逼得已少有心靈的凈土,只剩了浮躁和喧囂,從大城市里出來,為的也只是散散心悅悅目,純粹的賞桃花罷了。桃園的主人面對這么多游人,明白擋是擋不住他們來的,卻又無計可施,整日里愁眉苦臉。有頭腦的朋友就勸他:這萬畝桃園,目遇之而成色,誰來看都是看,既然擋不住,何妨辦個桃花節(jié),不收他們門票,可著勁讓他們來。這桃花節(jié)要比櫻花節(jié)、槐花節(jié)、杜鵑節(jié)好,那些個花只開花不結果,氣勢也沒有桃花壯觀。說給桃花辦節(jié),來的人定然會多,人都圖個新鮮熱鬧嗎。百里迢迢的,人來了,飯總要吃吧,錢就掏給了飯店;山貨要帶點兒吧,這地兒的百姓就得利了;桃子熟時,保不齊這些人還會來摘桃子,省得你出去賣了。園主一聽好主意,趕緊邀會寫兩筆的朋友在微信上發(fā)布,說定于某某日舉辦桃花節(jié),相互傳開,成了當?shù)匾淮笮侣。桃花?jié)那幾天,果然車馬塞道,園主人怕來人折了花枝,就去定做了桃花花環(huán)和大個兒鮮艷的壽桃,邀村上幾個漂亮姑娘做模特兒,照一張一塊錢。這花環(huán)和壽桃看上去比真的還真。山里姑娘也都是見了大世面的,她們并不怕羞,擺弄出無限風姿,任憑“長槍短炮”對準了照,權當宣傳自己,將來不愁找不到個好婆家。附近百姓把自家在深山里拾的卻舍不得吃的猴頭菇擺在了路邊,亦有把自家養(yǎng)的土雞用紅布條綁了來的,還有七八十歲的老頭老太,從地里薅來了魚腥草、蛤蟆皮、翻白草、黃黃苗、水芹菜的,說這草清熱,那苗祛火,單方治大病,神奇無比,五塊錢一小把兒,果然賣得快,眨眼工夫沒了。桃園主人家二嬸,看鄰家大人小孩都在掙錢,急了,把自家年關時捂的一二十把兒酸菜也拎到路邊。城里人山珍海味兒膩了,圖的吃個新鮮,看見酸菜,說多少價給多少錢,二嬸一晌午就賣完了,喜得二嬸樂癲癲的,逢人就說她也會在家掙錢了,還是他侄娃子栽這桃樹好,辦這桃花節(jié)好。
說來,順時應勢,這也是如今山里農家樂旅游的妙處。桃花節(jié)算是把春演繹到了極致。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