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掃墓的由來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3/28 15:44:51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清明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家家戶戶都要上山掃墓,對祖先祭祀以表示崇敬和哀思。那么,清明節(jié)掃墓的由來是什么?
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因為爭奪權(quán)力發(fā)生內(nèi)亂,晉獻公派兵攻打公子重耳駐守的蒲城。重耳為避免骨肉相殘,不肯迎戰(zhàn),隨即帶著狐偃、趙衰、魏武子、介子推、司空季子等數(shù)十位賢俊一起逃亡。他們先后到達翟、衛(wèi)、齊、曹、宋、鄭、楚等國去避難,飽嘗酸甜苦辣,歷盡千辛萬苦。
有一天,他們在荒野里迷路,已經(jīng)幾天沒有吃到食物。公子重耳餓得實在走不動了,就坐在破席上仰天長嘆:“重耳一死事小,將來晉國的百姓恐怕就很難過著好日子了!”介子推聽后,深深地感到重耳在苦難中還能想到百姓,自己必須盡心輔佐,便悄悄地走到僻靜的地方,忍受著劇痛把腿上的肉割下一塊,然后烤熟再送給重耳吃。重耳見了很高興,狼吞虎咽地很快將烤肉吃完,然后提問:“肉從哪里來?”介子推怕隱瞞不過,只好實話實說。重耳感動得流下眼淚,真誠地說:“你這樣待我,將來我如何報答你?”介子推心懷坦蕩地說:“我不求公子報答,但愿日后你多思治國之方,做一個賢明的國君!”
公子重耳在國外流亡了十九年。最后,他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當(dāng)了國君。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當(dāng)時,晉文公對許多跟隨他流亡的人都論功行賞了,唯獨將介子推忘記了。幸虧有人給晉文公提起這件事,他感到很慚愧,立即派人去邀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可是介子推始終不來。晉文公感到很內(nèi)疚,只得親自登門去邀請,萬萬沒有想到卻見介子推家的大門緊鎖著。原來,介子推不接受封賞,就背著母親逃進了綿山。晉文公無可奈何就帶著御林軍上山到處尋找,結(jié)果連介子推的影子都沒有找到。有大臣獻計:“放火三面燒山,介子推母子就會乖乖地從另一面逃出來!”晉文公依計馬上下令火燒綿山。大火過后,晉文公在山上卻看到介子推和母親靠著一棵燒焦的柳樹死了,悲傷地跪拜又放聲大哭,然后以厚禮將介子推母子葬于燒焦的柳樹下。為忌煙火,晉文公就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曉諭全國,寒食一天。
第二年這時候,晉文公帶著群臣到綿山隆重地祭奠介子推。為了表示虔誠,他們先在山下寒食一天,然后徒步登山致哀。當(dāng)晉文公來到墓前,竟然發(fā)現(xiàn)那棵死柳已經(jīng)復(fù)活。他好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隨手折了柳枝插在自己頭上,群臣看見一一仿效。君臣插柳祭掃后,晉文公就把這復(fù)活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并將這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
從此,寒食、清明就成為全國百姓重要的民俗節(jié)日,清明節(jié)掃墓的習(xí)俗也從那時候一直流傳下來。
(作者:佚名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