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雙休日,雖然又是陰天又是下雨,但絲毫不影響牡丹觀賞園里游人如織。
9日上午,開車從中國國花園門口經(jīng)過,那里人頭攢動,那里人聲鼎沸,一下子讓人想到邵雍的《洛陽春吟》: “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花開未當(dāng)花。須是牡丹花盛發(fā),滿城方始樂無涯。”
人們賞牡丹的熱情真高。
古代人賞牡丹的熱情和現(xiàn)代人一樣高。
>>> “城中仕女絕煙火游之”
洛陽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有關(guān)洛陽牡丹的觀賞盛況和觀賞故事,咱在宋人的文章中找找。
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曰:“花開時,士庶竟為遨游。往往于古寺廢宅有池臺處為市井,張幄帟(yì),笙歌之聲相聞……”
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曰:“洛中風(fēng)俗尚名教,雖公卿家不敢事形勢,人隨貧富自樂,于貨利不急也。歲正月梅已花,二月桃李雜花盛開,三月牡丹開。于花盛處作園圃,四方伎藝舉集,都人士女載酒爭出,擇園亭勝地,上下池臺間引滿歌呼,不復(fù)問其主人。”
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曰 :“凡城市賴花以生者,畢家于此。至花時,張幕幄,列市肆,管弦其中,城中仕女絕煙火游之。”
除了熱鬧,你還能從以上記載中看出什么?看出洛陽不但牡丹甲天下,風(fēng)流蘊藉也甲天下。你看,洛陽人賞牡丹,不單單是走走看看,還要飲酒作詩、唱歌跳舞,這審美、這品位,豈是一般地方能比的?
>>> 皇家賞花熱情高
以上描述的是民間賞牡丹的盛況,皇家賞牡丹,熱情和民間一樣高漲。
看《武林舊事》中怎樣記載南宋皇宮里的人賞花。
先布置場地,“凡諸苑亭榭花木,妝點一新,錦簾綃幕,飛梭繡球,以至裀褥設(shè)放,器玩盆窠,珍禽異物,各務(wù)奇麗”。
再布置一應(yīng)吃喝玩樂之物,“又命小珰內(nèi)司列肆關(guān)撲,珠翠冠朵,篦環(huán)繡緞,畫領(lǐng)花扇,官窯定器,孩兒戲具,鬧竿龍船等物,及有買賣果木酒食餅餌蔬茹之類,莫不備具”。
賞花活動開始了,“起自梅堂賞梅,芳春堂賞杏花,桃源觀桃,粲錦堂金林檎,照妝亭海棠,蘭亭修禊,至于鐘美堂賞大花為極盛”。
賞花的高潮是到鐘美堂賞大花,“大花”就是牡丹,賞大花之所布置得非常華麗。
堂前三面,“皆以花石為臺三層,各植名品”。后臺,“分植玉繡球數(shù)百株”。堂內(nèi),“左右各列三層,雕花彩檻,護(hù)以彩色牡丹畫衣,間列碾玉水晶金壺及大食玻璃官窯等瓶”。瓶中,“各簪奇品,如姚黃、御衣黃、照殿紅之類幾千朵”。還有梁棟和窗戶間,“亦以湘筒貯花,鱗次簇插”。
該書中講了一個姓蔣的皇家苑使,有一個不滿兩畝卻“花木匼匝(kēzā)、亭榭奇巧”的小圃,他也模仿禁中舉辦賞花活動。
“悉以所有書畫、玩器、冠花、器弄之物,羅列滿前……且立標(biāo)竿射垛,及秋千、梭門、斗雞、蹴鞠諸戲事,以娛游客。衣冠士女,至者招邀杯酒。往往過禁煙乃已。”
>>> 掏錢才能坐船上島賞花
中國最早的“牡丹文化節(jié)”,就是在“樂無涯”的賞花過程中應(yīng)運而生的。
《墨莊漫錄》記載:“西京牡丹聞于天下,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作屏帳,至于梁棟柱拱,悉以竹筒貯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也。”
每年洛陽牡丹盛開之時,太守都要舉辦名為“萬花會”的賞花活動,活動主場美輪美奐,在梁、棟上掛上盛水的竹筒,在竹筒里插上各色牡丹……
“買票看花”機(jī)制,也是在“樂無涯”的賞花過程中應(yīng)運而生的。
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曰: “魏家花者,千葉肉紅花,出于魏相(仁溥)家。始樵者于壽安山中見之,斫以賣魏氏。魏氏池館甚大,傳者云:此花初出時,人有欲閱者,人稅十?dāng)?shù)錢,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dāng)?shù)緡。”|
魏家人從樵者手中買下“魏紫”,種在自家院內(nèi)池中的小島上,誰想看就掏錢,掏錢才能坐船上島,一睹牡丹芳容。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fù)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