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陵許氏話許慎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5/2 11:07:03 來源:漯河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召陵之許姓是炎帝苗裔伯益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于許國(今河南許昌)。其始祖為文叔,春秋時,許靈公被迫南遷葉地,許國成為楚國的附庸。戰(zhàn)國初期,被楚所滅,許國之民為不忘祖,便以國為氏,而許文叔也就成了許姓的得姓始祖。遷散他鄉(xiāng)之后成為望族的有三支。
第一支,由許向北遷往冀州高陽北新城都鄉(xiāng)樂善里(今河北省高陽縣東)。秦末有許猗,隱居不仕。曾孫許毗,漢侍中太常。生子許德,任安定、汝南太守。德生四子,許據(jù)、許政、許邈、許勁。許據(jù)任大司農(nóng),生子許允,任魏中領軍、鎮(zhèn)北將軍。允孫許式生二子,許販、許邁,販任晉司徒掾。販生四子,許茂、許徇、許嶷、許雅。徇生四子,許元之、許仲之、許季之、許珪。許珪,任宋給事,著作郎。珪生許勇慧,任齊太子家令,晉陵縣(今江蘇常州)侯。勇慧生二子,許懋、許胤,懋任梁天門(今湖南省石門縣)太守。懋生二子許亨。胤次子許政,別居邵陵(今郾城召陵)。這支許氏宗族先是由許遷向北方,因子孫出任做官,又自北遷往南方各地。
第二支,由許向東遷往昌邑(今山東金鄉(xiāng)縣西北),最早的是漢高祖功臣許盎,還有東漢許劭,從昌邑徙居平輿,是有名的月旦評者。他的從祖許敬為司徒,敬子許訓為太尉,訓子許相為司徒,并為三公。
第三支,由許直接遷徙汝南,東漢有經(jīng)學家、文字學家許慎。他博覽群書,“五經(jīng)無雙”,花費了近40年心血,撰寫了不朽著作《說文解字》。此書集古今文經(jīng)學和訓詁之大成,為連接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起到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一世:許慎《后漢書·儒林傳》曰: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篤,少博學經(jīng)籍,馬融常推敬之,時為之語曰:“五經(jīng)無雙許叔重。”為郡功曹,舉考廉,再遷除洨長。卒于家。
初,慎以《五經(jīng)》傳說臧否不同,於是撰為《五經(jīng)異義》,又作《說文解字》十四篇,皆傳於世。
二世:許沖,召陵萬歲里公乘,漢安帝建光元年(公之121年)農(nóng)歷九月二十日上《說文解字》和《孝經(jīng)孔氏古文說》,皇上賞賜葛布四十匹。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笑宇)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