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北魏時期的洛陽,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
“當(dāng)時四海晏清……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饒,爭修園宅,互相競夸。崇門豐室,洞戶連房,飛館生風(fēng),重樓起霧。高臺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園園而有。莫不桃李夏綠,竹柏冬青。”
這樣的時代背景,怎能少了“詩酒樂天真”的精彩華章?
走 到元彧家“登仙”去
北魏皇族崇尚佛教,首都洛陽城內(nèi)佛寺無數(shù)。洛陽城的西面有一座法云寺,由西域烏場國和尚曇摩羅建造,法云寺的北面是臨淮王元彧(yù)的府邸。
元彧不但學(xué)識淵博,儀表堂堂,還喜歡山林泉水,喜歡交朋友。春天一到,他就和朋友們聚會,絕對是《蘭亭集序》里“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的翻版。
他和朋友們聚會時都干些啥呢?可不像現(xiàn)在的我們,喝酒、打牌、吹牛、吃燒烤,他們聚得很是高雅。
“絲桐發(fā)響,羽觴流行,詩賦并陳,清言乍起。”大家圍坐在一起,悠揚的琴聲響起,盛滿美酒的酒杯在席間流轉(zhuǎn),有人賦詩作詞,清麗的詩句在耳邊響起……
“是以入彧室者,謂登仙也。”此情此景,大家都覺得進了元彧的家,就像進了仙界。
在“登仙”的人中,有個叫張斐的人。他來自荊州,是個秀才,喜歡作五言詩,即席發(fā)揮的詩中有一句非常優(yōu)美——“異林花共色,別樹鳥同聲”,眾人聽了贊嘆不已,元彧就賜他一匹蛟龍錦。
張斐詩寫得好,并不代表參與聚會的人都寫得好。河?xùn)|人裴子明就不行,結(jié)果被“罰酒一石”。古代1石為10斗,1斗為10升,100升折合現(xiàn)在的40多斤。雖然古代酒的度數(shù)不高,但裴子明真能喝40多斤酒嗎?不能,他“飲八斗而醉眠”,喝了30多斤就醉了,就這也足以稱得上是“酒缸”。
走 咱們“置酒林泉題詩花圃”
位于北魏洛陽城西陽門外御道北、法云寺東隔壁的寶光寺,也留有“詩酒樂天真”的精彩記載。
寶光寺的環(huán)境也不錯。《洛陽伽藍記》里記載,里面有蔥綠的果蔬,有一個叫咸池的湖泊,此湖“葭(jiā)菼(tǎn)被岸,菱荷覆水,青松翠竹,羅生其旁”。
這樣一個有果有蔬、有水有竹的好地方,不頻頻光顧就虧大了。
于是,“京邑士子,至于良辰美日,休沐告歸,征友命朋,來游此寺。雷車接軫,羽蓋成蔭”。
在寶光寺,人們“或置酒林泉,題詩花圃,折藕浮瓜,以為興適”。有人在樹林、泉水旁擺上酒水淺斟慢酌,有人徜徉在花圃里作詩,有人折斷藕條一嘗新鮮,有人用泉水洗瓜只為清爽。
多有情調(diào)的“置酒林泉,題詩花圃”啊!喝的什么酒?是不是“白墮春醪”?題的什么詩?跟張斐的“異林花共色,別樹鳥同聲”有沒有一拼?這些,《洛陽伽藍記》里都沒有記載,讓人陡生惆悵,嗟嘆不已。
《洛陽伽藍記》是一本回憶錄,是楊衒之在北魏遷都鄴城后重游洛陽時的感時傷世之作。他記憶中的洛陽,“爭寫天上之姿,競摹山中之影。金剎與靈臺比高,廣殿共阿旁等壯”,而他眼前的洛陽,“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墻被蒿艾,巷羅荊棘”。
前后對比如此強烈,怎能讓人不生黍離之悲?面對此情此景,曾經(jīng)的“置酒林泉,賦詩花圃”就更加讓人懷念。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