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剛到長安求學(xué)時,遭到詩壇大佬顧況的揶揄:“長安米貴,居大不易。”看了白居易的詩后,顧況口氣變了:“有句如此,居亦何難?”顧況的意思是說,白居易有才,以后生活肯定不錯。
顧況錯了,白居易一生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得并不好,正如他在《移家入新宅》里所說:“十載囚竄客,萬時征戍兒。春朝鎖籠鳥,冬夜支床龜。驛馬走四蹄,痛酸無歇期……”
白居易真正“居易”,是在公元829年退居洛陽、“移家入新宅”至去世的18年里。在這18年里,遠(yuǎn)離紛爭的他樂天知命,寄情山水……、
▲▲ 履道坊是個好地方
白居易的家位于洛陽城中的履道坊,他在《池上篇》序里說:“都城風(fēng)土水木之勝在東南隅,東南之勝在履道里,里之勝在西北隅,西闬(hàn)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樂天退老之地。”
當(dāng)年的白宅是啥模樣?《履道里第宅記》里這樣描述:“坐向南方,于東五畝為宅,其宅西十二畝為園,方正共十七畝,園中花忻(xīn)最茂。有映日堂三間,有九老堂五間,有池水可泛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廣酒池。池中龜游魚躍。池上有橋,道有蒲桃。島上楊柳槐梧陰翳清涼。池東有粟廩,池北有書庫,池西有琴亭,池南有天竺石兩峰……”
在這樣一個風(fēng)景秀美的居所,白居易“時引一杯,或吟一篇。妻孥(nú)熙熙,雞犬閑閑。優(yōu)哉游哉,吾將老乎其間”。
美麗的家讓他“優(yōu)哉游哉”,但他又不限于這一方小天地,還在洛陽的山山水水間“優(yōu)哉游哉”。
“與嵩山僧如滿為空門友,平泉客韋楚為山水友,彭城劉夢得為詩友,安定皇甫朗之為酒友。每一相見,欣然忘歸。洛城內(nèi)外,六七十里間,凡觀、寺、丘、墅,有泉石花竹者,靡不游;人家有美酒鳴琴者,靡不過;有圖書歌舞者,靡不觀……”
《醉吟先生傳》里的白居易,儼然成了“神仙中人”。
▲▲ “四友”個個來頭不凡
與白居易一起“優(yōu)哉游哉”的“四友”是何方神圣?
“空門友”如滿是位高僧,二人交情之厚,可從白居易的遺囑里看出。《舊唐書》里記載,白居易臨終,“遺命……可葬于香山如滿師塔之側(cè)”。
“山水友”韋楚是位隱士,白居易在《薦李晏韋楚狀》里說:“隱居樂道,獨行善身,斂跡市朝,息機名利,況家傳簪組,兄在班行,而楚獨棲山臥云,煉氣絕粒,滋味不接于口,塵埃不染于心,二十余年,不改其樂。”
“詩友”劉夢得就是大詩人劉禹錫,白居易晚年最親密的朋友。公元832年冬,劉禹錫改任蘇州刺史,途經(jīng)洛陽在白家住了15天,二人飲酒賦詩,其樂融融。公元836年秋,劉禹錫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至公元842年七月卒,一直住在洛陽,兩個老朋友經(jīng)常會面,你唱我和。
“酒友”皇甫朗之即皇甫曙,時任河南少尹。白居易有一首《春晚詠懷贈皇甫朗之》,可作為朗之能喝酒的佐證:“艷陽時節(jié)又蹉跎,遲暮光陰復(fù)若何。一歲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計老時多。多中更被愁牽引,少處兼遭病折磨。賴有銷憂治悶藥,君家濃酎我狂歌。”
▲▲ 人間此會更應(yīng)無
白居易退居洛陽后的生活,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和劉禹錫等一眾名人高士詩酒往來,后期隨著劉禹錫等人相繼離世,他有了新的朋友圈。
公元845年,74歲高齡的白居易在家中舉辦了兩次聚會。
第一次在春天,參加聚會的除了白居易,還有原懷州司馬胡杲等六人。他們當(dāng)中,最小的白居易74歲,最大的胡杲89歲。
白居易有《七老會詩》記述這次聚會:“七人五百八十四,拖紫紆朱垂百須。手里無金莫嗟嘆,樽中有酒且歡娛。吟成六韻神還壯,飲到三杯氣尚粗……除卻三山五天竺,人間此會更應(yīng)無。”
第二次聚會在當(dāng)年夏天。參會的除了上述7人,又加入了95歲的如滿和136歲的李元爽。這9位老人,除了在白居易家聚會,還不時到龍門香山宴游,詩酒唱和,青史留名的“香山九老會”即因此而得。
白居易在《九老圖詩序》里記錄了這兩次聚會:“會昌五年三月,胡、吉、劉、鄭、盧、張等六賢,于東都敝居履道坊合尚齒之會。其年夏,又有二老,年貌絕倫,同歸故鄉(xiāng),亦來斯會。續(xù)命書姓名年齒,寫其形貌,附于圖右,與前七老,題為《九老圖》,仍以一絕贈之。”
這“一絕”,重點描寫如滿和李元爽的形貌清奇:“雪作須眉云作衣,遼東華表鶴雙歸。當(dāng)時一鶴猶稀有,何況今逢兩令威!”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fù)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