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玉仙河,閱盡千年興衰;巍巍浮戲山,鑄就曠代雄杰。倚控關(guān)扼隘之勢,歷為兵家逐鹿之境;多少金戈鐵馬,幾許折戟沉沙。佇立在五指嶺上,依稀可見:漢光武劉秀將士討伐王莽,狼奔豕突,飲馬漢家泉;李密翟讓率精兵出陽城,車轔轔,馬蕭蕭,奔襲興洛倉;穆桂英寨傲然聳立,巾幗英雄披掛親征,大破遼兵;孟良寨嚴(yán)陣以待,將士枕戈守宋陵;士人王升冷溝寨上振臂一呼,義軍云集響應(yīng);牛狀元憑借“九州天險(xiǎn)”將軍寨,拒捻軍于虎牢之外;八路軍浴血奮戰(zhàn)新中,烈士血灑老廟,義薄云天照汗青。

懷巒抱嶂,吞河吐溪,得盡山水之寵,獨(dú)享造化之功;天地形勝,鬼斧神工,江山如此多嬌,折腰無數(shù)英雄。浮戲山200余處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融人祖伏羲文化、《周易》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古寨城堡文化、民俗文化、抗戰(zhàn)根據(jù)地文化于一爐,使山、水、石、洞、林、竹、廟、殿、宮交織在一起,集秀、奇、雄、險(xiǎn)、古、靈于一身。它既有人文勝跡之厚重,又有自然天成之神工;既有北方山水之渾壯,又有江南風(fēng)光之秀美;蜿柎喝,鶯飛草長,看云蒸霞蔚;或長空一洗,木落魚藏,念天高地迥。佳木蔥蘢,山依水而偉岸;鱗波浩瀚,水依山而蒼茫。不愧為中原大地上一份不可多得的自然與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

文化是透視歷史的門窗,歷史雖無力挽住時光的流逝,卻蘊(yùn)涵了文化的背影。讓我們步入浮戲山,穿越往日的時光,或許能使我們從紅塵中了解大千,了解浮戲山的內(nèi)涵。悠悠歲月,流走了多少個春夏秋冬,流不走的是文化,而洞悉文化就是從自然風(fēng)光到人文勝跡這樣的一次穿越,竟是5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