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向遠大但能力不逮,這樣的人,注定沒有好結(jié)局。
歷史上“志大其量”且與洛陽有關(guān)的,至少有三個人。
一個是賈誼,地道的洛陽人,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20多歲就得到漢文帝的信任和重用。不過,這引起一些權(quán)臣的不滿,他們散布流言,稱“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
漢文帝因此疏遠了賈誼,先派他任長沙王太傅,又派他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為自責,憂郁而死。
對賈誼之死,司馬遷等人深感惋惜,但蘇軾不以為然。他在《賈誼論》里說,造成這一悲劇的主要原因,在于賈誼推行政治主張時操之過急,沒有在大臣認可的情況下推行,“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西晉尚書郎傅嘏(gǔ),也愛用“志大其量”評價人。
他認為“志大其量”第一人是夏侯玄。
曹魏正始年間,很有名氣的夏侯玄、何晏、鄧飏(yáng)等人都想結(jié)交傅嘏,但遭到拒絕。傅嘏的朋友荀粲感到不解,問他為什么。傅嘏逐一指出這些人的缺點,說:“這三個人都將家敗族滅,我避他們還怕來不及呢,更何況與他們親近?”其中的夏侯玄,傅嘏就認為是“志大其量,能合虛聲而無實才”。
傅嘏認為的“志大其量”第二人是鐘會。
公元255年,司馬師率軍討伐毋丘儉、文欽,其間他的眼病越來越重,于是從前線回到許昌。司馬昭從洛陽到許昌看望哥哥,皇帝下詔讓傅嘏告訴司馬昭,東南剛剛安定,他應(yīng)當留在許昌。
傅嘏與中書郎鐘會密謀,沒聽皇帝的命令,而是與司馬昭一起回到洛陽,在洛水以南駐扎。
回到洛陽的司馬昭被任命為大將軍、錄尚書事,鐘會覺得自己出力不小,于是洋洋自得,傅嘏給他敲警鐘:“子志大其量,而勛業(yè)難為也,可不慎哉!”你這個人,志向大于能力,建立勛業(yè)這種事是很艱難的,你怎么這么不謹慎呢?
傅嘏看人真準,他認為“志大其量”的人,夏侯玄被司馬師殺害,夷滅三族;鐘會滅蜀后發(fā)動叛亂,被亂兵所殺。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