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郭村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5/20 9:09:53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白塔寺郭村位于王洛鎮(zhèn)西北方,人口3000多人,東西街長1.5公里。雖距縣城17.5公里,王洛鎮(zhèn)6公里,但西北與禹州市毗鄰,南與郟縣相望的“金三角”優(yōu)勢,使之早在明清時期就成為三縣邊緣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著名集鎮(zhèn)。至今,仍保持著兩日一集、十天一會的商貿(mào)盛況。
村名的緣起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古時,這個村莊因為地處“云峰崗”下,故名崗下村,村里一位孟姓老漢為趁墑?chuàng)尫N,便驅(qū)牛駕車,起早下田,趕時耕作。五更時分,當老漢行至村東一里多遠,崗半腰的地方,忽然間風聲大作,半空中自北向南隆隆作響,而且聲音越來越大,整體如一片云朵迅走,勢若奔雷,光呈五彩,由遠而近,呼嘯而來,嚇得套中騾馬蹶蹄暴跳,倉猝欲竄。“吁”,驚慌萬分的老漢趕忙挽緊韁繩吆喝牲口停下,不料天空一匹拉著白色寶塔的金馬駒應聲而降,將一座瑩潔如玉的白塔送落在大路北沿的高阜上。天亮后,聞訊奔走相告的村民蜂擁而至,無不為天降祥瑞而歡呼。唐玄宗開元三年,少林寺禪宗大師在此創(chuàng)建白塔寺。從此,白塔寺與少林寺禪武相連,同生共長,結(jié)下不解之緣,村莊自此稱為白塔寺村。
白塔寺尚武之風盛行,漫長的歷史塑造了白塔寺獨具特色的武術(shù)文化。白塔寺以寺內(nèi)武僧“雙手飛舞百斤大鍘刀”、“石磙功”、“一指禪鉆石孔”、“飛檐走壁”等獨門絕技,名震武林。相傳元朝末年,統(tǒng)治黑暗,民不聊生,朱元璋率農(nóng)民起義軍征戰(zhàn)河南,兵敗被困,困于汝河河畔。朱元璋年輕時因父母雙亡,家境貧寒而被迫出家當和尚,與白塔寺素有往來。曾為佛門弟子,大敵當前,朱元璋求助于白塔寺,眾武僧舍身相救,終于殺出了一條血路,使朱元璋脫離險境,虎口逃生。日后,朱元璋得天下,賜白塔寺良田千畝,寺院修繕。此后,白塔寺禪武文化得以發(fā)揚光大。
明初洪武年間,山西洪洞縣郭姓人家遷來之后,借助崗下白塔周圍的肥沃良田和村西呂梁江灌溉舟楫之利,辛勤勞作,繁衍生息,逐漸成為名門旺族,村名遂改為白塔寺郭。
明朝以來,這里就是著名的佛鄉(xiāng)景區(qū),具有神秘色彩的白塔坐南向北,高約8米,共有3層。一層約5米方圓,環(huán)壁佛龕供列,佛像雕刻精美;二層空間略小,石佛端坐中央,且有雕塑的肩負錢搭,手牽毛驢的彌勒佛相伴,情致和藹可親;三層有3米見方,中有足踏蛤蟆,昂首揚臂的佛像一尊,似有步蟾奔月折桂,引領當?shù)匚娘L的立意。塔座下有整塊磬石為基,中有拳頭大小的孔眼,用石從孔下落,傳出擊水的叮咚之聲。
白塔寺的山門高大壯麗,寺內(nèi)回廊相通,東西跨院相連,松柏郁蔥森秀,香火十分旺盛。在4座大殿中有托塔天王殿一座,以昭示、紀念以前白塔駐足村東的非凡與神奇。后人在寺院正東于北面白塔的相對處又建一座七層寶塔,此塔高約15米,人們旋轉(zhuǎn)可上,是登高賞景的上佳去處。崗頂高僧墓冢前的4尊經(jīng)幢式的圓形石碑別有一番景致?上н@兩座寶塔和寺庵冢于上世紀50年代末均被毀掉。村名在“文革”期間也改為郭莊。
滄桑越千年,村名幾經(jīng)更改。但是,村里人永遠不忘白塔帶來的吉慶、安詳、福祉、興旺,改革開放之初,村名旋即恢復白塔寺郭村。
(作者: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