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初年,有一個知名度很高的家族,這就是史學家班固、其弟班超和其侄班勇組成的班氏家族。這個家族先后兩次入住京都洛陽,都和絲綢之路有著不解之緣。
班固:著書立說,留下史料
班固是東漢大名鼎鼎的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著名學者。公元54年,父親班彪過世,班固攜家人從京城遷回老家扶風安陵居住,并開始在班彪《史記后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公元62年,有人告發(fā)班固“私修國史”,班固被捕關進了京兆監(jiān)獄,書稿也被官府查抄。為了救哥哥,弟弟班超趕到洛陽上疏為班固申冤。明帝讀了書稿,對班固的才華很是贊賞,下令立即釋放,并召他到京都皇家校書部供職,拜為“蘭臺令史”。后班超也被拜為“蘭臺令史”。
公元89年,因喪母,58歲的班固辭官守孝在家,得知竇憲被任命為將軍并率大軍攻伐匈奴,班固決定投附竇憲,隨大軍北攻匈奴。為東漢解除匈奴的威脅,保證絲綢之路的安全,班固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班固對絲綢之路的貢獻,還在于他的著書立說。在《漢書》之《地理志》《西域列傳》等篇中記載了大量的邊疆地理資料,尤其是記載了漢武帝時張騫的幾次出使西域和漢軍的幾次出征經(jīng)過;并記載了張騫等人的“通西南夷”,留下了西南地區(qū)的珍貴資料;此外還記載了西漢時人們對東南沿海、南海及印度洋的地理認識。值得關注的是,《漢書·地理志》最早記載了一條從今廣東徐聞西出發(fā)到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的航海線,對沿途各地的地理現(xiàn)象進行了記錄,屬于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
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年少時有大志向,遷居洛陽后,由于當時家境貧寒,他為官府抄寫書籍,以賺取微薄的薪水貼補家用。有一天,他停止抄寫,投筆感嘆道:“大丈夫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乎!”
公元73年,班超隨竇固出擊北匈奴,竇固派遣他出使西域。班超到了鄯善國,當時北匈奴也在極力爭取鄯善王。班超剛到鄯善國時,國王非常禮待他,但幾日后突然冷淡下來。班超推測“必有北匈奴使者來”而導致鄯善王猶疑,并用計印證了這一推測。于是,班超與同伴開會說:“我等在絕域,欲立大功,而北匈奴使者僅來了幾天,國王就開始冷淡我們。國王若將我們送與北匈奴,我們將難于活命。”并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之”。當夜,班超帶領手下在北匈奴使者帳外放火鳴鼓,致使對方驚亂。班超親手格殺3人,其部下斬殺30多人,其余百余人均被燒死。次日班超將北匈奴使者首級展示給鄯善王,震驚其國人,鄯善國遂歸順漢室。
此后,班超陸續(xù)降服了疏勒、姑墨和溫宿等國,繼而被任命為西域都護,此時西域諸國已多半歸降漢朝。公元94年,班超討平焉耆、尉犁等,至此西域五十余國都已歸附于漢。第二年,班超被封為定遠侯。
公元100年,班超因年老思鄉(xiāng),上書請求回到中原。同時妹妹班昭也極力上書為他請求。班超于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回到洛陽,拜官射聲校尉,一個月后即因胸脅疾病逝世。班超在西域長達三十一年,在班超的努力下,西域的統(tǒng)治權(quán)又歸到了漢朝。
班勇:子承父業(yè),再通西域
班超之后,由于繼任者的無能,西域全面失守,絲綢之路遭遇嚴重威脅。班勇年少時便有父親班超的風范。公元107年,西域反叛東漢,朝廷任班勇為軍司馬。班勇和哥哥班雄從敦煌出兵,迎接都護和西域的士卒返回,都護設置就此罷除。此后的十多年里,西域沒有東漢任命的官吏。后朝廷聽從班勇的意見,恢復敦煌郡營兵三百人,設西域副校尉。雖然又使西域得到控制,但匈奴多次與車師共同進犯邊地。
公元123年4月,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率領兵士五百人出塞,駐扎在柳中。次年正月,班勇抵達樓蘭。因鄯善王歸附漢朝,朝廷特別賜給他三條綬帶的印信。然而龜茲王仍猶豫不定。班勇用恩德和信義進行開導,龜茲王這才帶領姑墨、溫宿兩國國王,將自己捆綁起來,向班勇歸降。班勇乘機征調(diào)龜茲等國的步騎兵一萬多人,前往車師前國王庭,在伊和谷趕走匈奴伊蠡王,收容車師前國軍隊五千多人。車師前國開始重新與漢朝建立聯(lián)系。
公元125年7月,班勇調(diào)集敦煌、張掖、酒泉等郡六千騎兵和鄯善、疏勒、車師前國的軍隊,進擊車師后國,將車師后國軍隊打得大敗,抓到車師后國國王和匈奴持節(jié)使者,將其斬首并將首級傳送到京都洛陽。此后又經(jīng)過不懈努力,西域所有的城邦國家都歸順漢朝。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