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故事——青冢愁云縈昭君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10/11 9:17:26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在襄城縣城西北15里處,古道旁有一座古墓,每當(dāng)嚴冬過后,它都最先以泛青的草木向人們示意春天的到來;每當(dāng)秋風(fēng)勁吹,它那墓頭的綠茵才最后凋零,人們都親切地稱之為“青冢”,其實是先人們?yōu)榧o念昭君和親而設(shè)的衣冠冢。更令人稱奇的是,每當(dāng)夕陽西下,墓的周圍便縈繞著一縷縷淡淡的云霧,縹縹渺渺,裊裊娜娜,像在輕輕地傾訴著什么,這就是聞名遐邇的襄城八大景之一---青冢愁云。提起它,還有一段凄婉動人的故事。
西漢元帝年間。當(dāng)時漢匈兩家歷經(jīng)百年烽火,都希望實現(xiàn)和平。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幫助下統(tǒng)一了大漠南北,之后來到長安,懇請做漢家女婿,結(jié)為親戚,以加強漢匈友好,漢元帝就同意了單于的請求。當(dāng)漢元帝應(yīng)單于之請選宮女和親時,很多宮女都畏首畏尾,不愿遠嫁異鄉(xiāng),只有深明大義、有遠見卓識的昭君姑娘自愿“請行”。
臨去匈奴前,王昭君從長安回到了生她養(yǎng)她的故鄉(xiāng)---姊歸,看望了兩鬢染霜的父母。然后踏上了回長安之路。當(dāng)走到襄城境內(nèi)的時候,染上了風(fēng)寒,到了城西15里的李莊(今寺后李村)時,病情加重。當(dāng)?shù)孛勦l(xiāng)里、德高望重的李員外聽說情況后,把王昭君及其隨從迎回自己的府宅,讓女兒親自陪伴昭君養(yǎng)病。
李員外家有兩個孩子,大的是個英俊的小伙子,年方十九,才華橫溢,風(fēng)流倜儻,小的是個芳齡十六的姑娘,端莊賢淑,知書達禮。自從昭君進住李員外家后,天不作美,就漸漸下起了綿綿的秋雨,昭君發(fā)起愁來,但看到李員外一家對她這么好,就決定安心在這里好好養(yǎng)病,等病好后馬上啟程。昭君養(yǎng)病期間,李公子除一日早晚過來問安外,還總找些借口過來接近她。從他的言談舉止中,昭君了解到他是一個學(xué)識淵博,很有教養(yǎng),且志向遠大的青年,她打心眼里喜歡這位僅比她小一歲的朋友。但她不能往下想,只有把這種感情壓在心底,以親姐姐對弟弟的身份來處理這種情感。
昭君在李員外一家的精心養(yǎng)護下病情徹底好轉(zhuǎn),天氣也晴朗起來,還真有點舍不得走呢。她無以回報,想拜李員外為干爹。李員外夫婦滿心歡喜地答應(yīng)了,昭君從袖中掏出家鄉(xiāng)特產(chǎn)---蜀錦,哽咽著送給了李公子。李公子也把早已準(zhǔn)備好的自己親筆畫的《嫦娥奔月圖》送給了昭君。昭君展開畫一看,上面畫的嫦娥竟是她自己,而且畫的是那樣的雋秀和飄逸,看到此,昭君又一次淚如泉涌……最后,昭君帶著李員外全家的情誼,一步三嘆地離開了李莊。
到了漠北,單于封她為“寧胡瘀氏”。此后的幾十年,長城內(nèi)外,漢匈一家,但昭君永遠也忘不掉在襄城李莊的一段情緣。而后來聽說李大公子兩年后不幸重病而亡,臨終嘴里還念叨著“昭君,昭君……”。從此,她心里總是存著一個心愿:能早日回去看一看李員外一家,特別是祭奠一下英年早逝的李公子。然而,一直未能如愿。臨終時,她囑托她的孩子們,一定要把當(dāng)年她在李莊穿戴的衣冠(她一直精心保留著)送回去,在李莊選一高處安葬,讓她的靈魂永遠縈系在第二故鄉(xiāng)。其實,只有她自己明白,她真正夢牽魂繞的是那聰明可愛、多才多情的李公子及其可親可敬的一家人。
(作者: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