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大拜年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8/2/8 8:43:59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壓歲錢在宋朝不叫壓歲錢,它叫“隨年錢”。
“隨年”有兩種含義:第一,在過年的時候發(fā)放;第二,根據(jù)對方的年齡發(fā)放。
宋朝人給小孩發(fā)壓歲錢,主要是按小孩的年齡來發(fā)的。例如小明今年虛歲10歲,發(fā)給他一個10元的紅包;小芳今年虛歲11歲,發(fā)給她一個11元的紅包。
北宋高僧道原編寫的禪宗燈史《景德傳燈錄》載有一則典故:
昔有施主婦人入院,行眾僧隨年錢。僧曰:“圣僧前著一份。”婦人曰:“圣僧年多少?”僧無對。
過年的時候有一位女居士進廟拜香,為眾僧發(fā)放壓歲錢。一個和尚大言不慚地說:“女施主,我是圣僧,你要多發(fā)給我一份!”女居士問他:“您這位圣僧今年多大了?”和尚張口結(jié)舌,說不出話來了。
和尚為什么要張口結(jié)舌呢?因為當時的壓歲錢是按年齡來發(fā)的,即便是圣僧也不能例外,他想讓人家多給他一份壓歲錢,人家自然要問他的年齡是不是要比別人大一倍,而他不敢在年齡上撒謊,所以只好默默無言了。
這則典故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年齡決定了壓歲錢的多少,這也是宋朝人之所以將壓歲錢稱為“隨年錢”的關鍵原因。
不過宋朝還有一種壓歲錢是跟年齡無關的,那就是宋朝后妃為皇子掛在床頭上以鎮(zhèn)壓邪祟的那一串壓歲錢。據(jù)《武林舊事》描述,這串壓歲錢乃“隨年金錢一百二十文”,將一百二十枚金幣串在一起,串成沉甸甸的一大串,祝;首痈劬d長,整整活到120歲。
今日閩南也有此風俗,俗稱“吃百二”,不過現(xiàn)在“吃百二”已經(jīng)不是皇子獨享的福利了,每個小孩子都有可能享受得到。
(作者:李開周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