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歷史故事之楚河漢界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3/7/4 9:17:24 來源:鄭州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鄭州地處中原要沖,當取天下之日,中原在所必爭。“楚河漢界”的故事說的是公元前202年,劉邦、項羽對壘鄭州廣武的故事。廣武山有兩軍對峙之漢霸二王城、“中分天下”之鴻溝。戰(zhàn)爭的遺跡,留給后人品味。魏晉時阮籍嘆道“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宋代詞人李清照則歌贊項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偉人毛澤東卻是另一番感慨:“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劉、項對峙兩年有余的鴻溝,后演變成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
公元前205年夏,項羽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大敗漢軍,劉邦退到榮陽,楚軍乘勝追擊,在滎陽一帶互相攻伐長達兩年之久。公元前204年,楚軍包圍了滎陽,劉邦感到形勢危急,向項羽求和。項羽聽從謀士范增的計策,拒絕漢軍的講和要求,并決定乘勝追擊。劉邦勢單兵弱,但非常善于用計謀之人。他接受謀士陳平建議,對楚軍實行反間計,設法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系。項羽雖勇卻無謀,不知是劉邦的計策,果然對范增生疑,并把他驅逐出軍。范增蒙受不白之冤,含恨離開,途中病死。從此,項羽失去了智多星,多誤戰(zhàn)機。
當時楚軍銳氣正旺,對滎陽加緊了圍攻,形勢對漢軍非常不利。相貌酷似劉邦的大將紀信為解漢王安危,為了漢軍的生存,決定犧牲自己,建議劉邦逃走。劉邦在陳平的勸說下,深為紀信之舉所感動,于是讓紀信穿上漢王服乘漢王車扮漢王出滎陽東門詐降,自己則趁機從西門出逃至成皋。項羽發(fā)現(xiàn)上當后即焚了紀信,發(fā)兵滎陽,攻破成皋。劉邦又迅速從成皋逃出,北渡黃河,軍至修武,得到韓信的援助,勢力又壯大起來。他接受以往教訓,決定采取深溝高壘和項羽作持久戰(zhàn),以消耗楚軍兵力。同時,又派兵襲楚燒其糧草。
秋天,項羽率兵東進開封、商丘一帶作戰(zhàn),留部將曹咎守成皋,并再三囑咐無論如何不要與漢軍交鋒。漢軍得知情報后,多次到城下叫陣謾罵,曹咎不忍羞辱,怒而率部出城,欲渡過汜水與漢軍作戰(zhàn)。當船至河中時被漢軍突襲而敗,曹咎后悔不迭,自知無顏見項羽遂自殺身亡。劉邦復取成皋,屯兵廣武,取敖倉之糧而用。
項羽聞知成皋失守,急回師廣武,劉邦閉城不出。楚軍糧食缺乏不利久戰(zhàn)。為了迫使劉邦投降,項羽據(jù)城東把俘虜來的劉邦的父親拉至廣武山(今霸王城)上,隔澗要挾劉邦說:“你若不及早投降,我就把你父親下鍋煮死。”劉邦故作鎮(zhèn)靜地說:“當初咱二人共同反秦,在懷王面前誓盟結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要煮咱們的父親,別忘了給我一碗肉湯。”聽后項羽更加惱怒,決定殺掉劉太公。這時,項伯勸項羽道:“殺太公不是時候,也對楚軍不利。”項從其言,太公幸存。
此后不久,劉邦兵分兩路,一路仍在滎陽同項羽相持,一面派大將韓信抄楚軍后路,占領河北、山東一帶。從此漢軍有了更為鞏固的后方,關中的蕭何更是源源不斷地運來兵員、糧餉。而此時項羽則補給困難,危機四伏,形勢發(fā)生了逆轉,楚軍漸弱,漢軍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軍糧盡,無奈之下與漢軍講和,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這即歷史上著名的“楚漢相爭,鴻溝為界”故事的由來。
(作者:鄭旅 責任編輯:丁永豐)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