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遛鳥的人數(shù)不少,在老城里幾乎能達到每幾百米必有鳥籠的程度。
中國養(yǎng)鳥的歷史悠久,宋代開始出現(xiàn)繁榮景象。開封的鳥市源于北宋,《東京夢華錄》上就有記載。
開封以往鳥市多聚集在大相國寺附近。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說:“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大三門上皆是飛禽貓犬之類,珍禽奇獸,無所不有。第二、三門皆動用什物,庭中設絳幞、露屋……”
遛鳥的民俗習慣隨著開封的歷史長河一直流淌到今天。20世紀60年代以后,開封的鳥市大多設置在公園、河邊、湖畔等靜雅之處。每到清晨,觀鳥的、賣鳥的、玩鳥的、遛鳥的歡聚在一起評頭論足,細細玩味,雅興十足。
開封的遛鳥民俗和古城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生長在城墻根下的開封人從小就對遛鳥不陌生。鳥是打小就看慣的東西,是街坊鄰居甚至自家親人飼養(yǎng)的玩物兒,耳濡目染著,天生就有一分親切感。畫眉、百靈等鳥兒是開封人最喜愛的“蟲蟻兒”。
遛鳥的人是開封人里面起得最早的一撥。每日隨著太陽升起而出來遛鳥,中午回家稍作小憩,下午又接著遛鳥去了,甚至比白領們的生活還要規(guī)律、還要勤勉。遛鳥必須要早睡早起,否則鳥兒就不樂意,因為鳥的習性在那里放著。天亮了,你不起來鳥兒就會開鳴,就會催你起來。
明倫街與東環(huán)路交叉口向南200米左右的小樹林是個遛鳥的好去處。這個地方面積不大,約有300米長,二三十米寬,靠近菜市場。一兩百棵10年左右樹齡的樹木或疏或密散布其間。西邊緊鄰著一條小河,就是挨著河南大學東門城墻的護城河。為什么說這兒是遛鳥的好去處呢?首先,遛鳥要靠近水,但又不能太近。老玩家說,這樣有助于鳥兒鳴叫時嗓音清脆、響亮;其次,遛鳥要有樹林,有樹林則接近鳥兒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有利于鳥兒心情愉快。鳥兒心情愉悅了,樂意叫也自然叫得更好聽。此外,遛鳥的地方不僅要貼近自然而且又要有人氣,這樣才便于鳥兒見世面、長膽子,所以必須得有過往行人。因為背靠市場、面臨馬路,這里的人流源源不斷。
遛鳥這項民俗在開封持續(xù)時間久、波及范圍廣,其深入人心的民俗符號意象已經(jīng)成為定式。即使這項民俗會隨著社會的轉型而失去其生存發(fā)展延續(xù)下來的客觀環(huán)境,但是,其所承載的民族感情和意蘊是不會煙消云散的。遛鳥的玩家說:“養(yǎng)鳥遛鳥有益于身心健康,能陶冶人的性情,還可結識不少的人,和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交流養(yǎng)鳥經(jīng)驗,心情自然也會舒暢起來。”
雪泥鴻爪,遛鳥遺韻會繼續(xù)激蕩,令后人悠然向往并苦苦追尋。
有關時光旅行的故事,總能引發(fā)人們津…[詳情]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