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音同須)顧”是方言詞,不單洛陽話里有,陜西話里也有,只是兩者說法不同,陜西話叫“沒盱顧”,洛陽話叫“不盱顧”。
“盱”現(xiàn)在不常用,只用于地名,如江蘇盱眙(yí),據(jù)說是產(chǎn)小龍蝦的地方。盱眙本是一座山,《說文解字》中說:張目為盱,直視為眙。盱眙是山名,后來當?shù)亟ǔ煽h制,就用山名作了縣名。“盱”是一個很古老的字,《易經(jīng)》和《莊子》都曾使用過,清人姚瑩《捕鼠說》里有“逐之,循墻而走,睢盱顧人作怒狀,反坐”,在這里,“睢盱”的意思是“張目仰望”。
“顧”是回頭看,比如“回顧”。“盱顧”從字面上講是張目回頭看,方言里用的則是它的引申義,指的是“注意”或“曾經(jīng)見過”。
有意思的是,“盱顧”一詞一般不用肯定式,不說“我可盱顧他”。如果用肯定式,多出現(xiàn)在一正一反的問句中,比如“你盱顧不盱顧”。更多時候洛陽人用否定式,直接說“不盱顧”。比如,有人讓你找東西,或回憶某些事和某些人,大多數(shù)人會先做沉思狀,然后搖頭說:“真不盱顧有這事。”
盱顧是個回望的過程,往記憶深處搜尋,從回憶中過濾和發(fā)現(xiàn),如沙里淘金。
有時候很佩服那些記性好的人,過去的事,過去的人,一點一滴都能記得那么清楚,如數(shù)家珍,如在眼前,這是一種本事。魯迅先生寫《為了忘卻的記念》,其實也是在盱顧不盱顧中徘徊,該忘的偏忘不掉,不盱顧也得盱顧,這恐怕就是一種痛苦。
其實,盱顧不盱顧各有好處,不是有人說:如果你開始回憶了,就說明你老了。所以,有時候不盱顧也不一定是壞事,傻傻生活,反倒是一種大智慧。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