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有足球、網(wǎng)球、高爾夫球等球類運動,那么古代有哪些球類運動呢?今天,咱們就通過一面銅鏡了解一下連皇帝都癡迷的馬球運動吧。名稱:打馬球鏡 形狀:八瓣菱花形,直徑18.8厘米 年代:唐代 出土地點:伊川縣 收藏單位: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這面銅鏡構圖活潑,展現(xiàn)了激烈的馬球比賽場景。 只見鏡中四人騎馬搶擊木球:一馬四蹄騰空,馬上的騎士高高舉起球杖準備奪球;一馬做嘶鳴狀,馬上的騎士肩扛球杖蓄勢待發(fā);一馬前蹄著地,正欲躍起,馬背上的騎士則向前傾著身子,準備搶球;一馬被勒緊韁繩,騎士扭轉(zhuǎn)身體用球杖擊球…… 一場激烈的馬球比賽,就這樣生動形象地被描畫出來,讓千年后的我們也能被鏡中人物所感染,仿佛身處馬球比賽現(xiàn)場。 馬球,又叫“擊鞠”“擊球”,是一種騎在馬上用長柄球杖擊打木球的運動。
關于馬球的起源,人們有不同的看法:曹植在《名都賦》里提到“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有人據(jù)此推斷馬球在東漢時就已出現(xiàn);也有人認為它是唐朝初年從波斯傳入中國的。 盡管看法不一,但馬球在唐代十分流行。唐代社會安定,人們生活富足,加之唐風頗為豪邁,因而激烈的馬球比賽成為唐代影響最廣、聲勢最大的運動項目,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百姓,甚至連婦女都成為馬球運動的參與者。
“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銨初跨柳腰柔”就是在形容女子打球的美態(tài)。 當唐玄宗李隆基還是臨淄王的時候,曾參加過與吐蕃的邀請賽,帶領球隊馳騁球場并勇奪冠軍,成為體育外交的先行者;唐穆宗李恒也是馬球迷,甚至因為打馬球而“暴得疾”,以至于連請三天病假沒有上朝;李恒的兒子唐敬宗李湛,比其父更加沉迷于馬球,最后連命都給丟了。
有人統(tǒng)計,在唐王朝的20多個皇帝中,有18個是馬球運動愛好者。 《中國銅鏡圖典》中提到,唐鏡的藝術精髓,就是一改東漢中期以來矯揉造作之神話模式而偏重于自由寫實,一洗拘謹之態(tài)而有流暢之美,健康又活潑,充滿生活氣息。 這面打馬球鏡,就是唐鏡藝術精神的真實寫照。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