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河南博物館舊址
http://www.b6man.com 添加時間:2014/12/31 23:56:23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開封過去是河南省省會,我一直留心與省會有關(guān)的遺跡。由于時過境遷,很多遺跡被改造、重組或粉飾一新,再也看不出舊日蹤跡。但是,我每次“掃街”,或多或少都有收獲。比如那一年的春節(jié),我就發(fā)現(xiàn)了河南博物館舊址。
走過南京巷,穿過菜場,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中透過攤販的三輪車,我不放過任何一個滄桑的門樓或者建筑。在三勝街北段,有一院落門口橫臥一巨大石塊,疑似古碑的底座,墻面基礎(chǔ)也有大石塊奠基。門口的墻垛青磚白縫,因年代久遠,墻面有些斑駁,但不影響它的美感。大門上方拱橋一般橫跨而過的鐵皮上裝飾有金屬云紋,中間的鐵皮葫蘆已經(jīng)有些歪斜,這個畫面似曾見過。我想起手里有一張河南博物館上世紀30年代初期的照片,上面“河南博物館”字樣威嚴肅穆,門前有欄桿,還有石獅子把門,軍人筆挺地站立門兩旁。就是這兒了,多虧那個鐵皮葫蘆給我標志性提醒。那個橫跨大門的扇形鐵板,過去曾經(jīng)書寫有“河南博物館”字樣,如今,數(shù)十年歲月侵蝕、銹跡斑斑的扇形鐵板不見了字跡,但整體外觀依稀可以呈現(xiàn)原貌,就像一個人到了老年,從照片上還是可以辨別出舊時的模樣。我不禁一陣驚喜。
1927年,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就任河南省政府主席時,對河南的文化教育事業(yè)特別重視。是年7月,河南省就著手籌建河南博物館,1928年5月建成后命名為“河南民族博物館”!堕_封新建設(shè)一覽》記載:“本院在開封城內(nèi)舊文廟街學生圖書館中,其中原有古物不少,薛前代主席曾擬就此地,加以擴充改為河南民族博物館,曾有省政府飭開封市政籌備處從事籌備。”1927年6月,時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馮玉祥決定將該校并入現(xiàn)在的河南大學,7月,河南民族博物館在河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的地盤上開始籌備組建。
其實早在1923年年底,河南省當局就開始醞釀籌建博物館之事。主要原因是1923年8月25日,新鄭紳士李銳在鑿井時,發(fā)現(xiàn)一批珍貴文物,有青銅器蓮鶴方壺、牢鼎、王子嬰瓷爐、編鐘等。自新鄭古器物出土后,為珍藏和保護這批中原國粹,河南當局就醞釀著建立河南博物館之事。從1924年至1926年,河南省教育廳就著手尋找博物館館址,但因經(jīng)費短缺沒有實現(xiàn)。從新鄭出土的古器物,先是收藏在開封文廟內(nèi),由古物保存所管理,后又保存在河南省圖書館后院閱覽室,由圖書館館長何日章兼管,待河南博物館成立后,再予以移交、收藏。
河南民族博物館開始舉辦展覽的時候曾展出中外民族塑像百余具,參觀人數(shù)達75萬人次,轟動開封城。1928年到1930年,河南民族博物館陸續(xù)接收了安陽袁世凱宅院的遺物和殷墟甲骨、洛陽出土收購的墓志、石刻以及查抄大相國寺的文物。1930年11月,河南古物保護委員會并入該館,使該館增加了新鄭銅器以及石刻等。當年12月1日,河南民族博物館改名為河南博物館,館址在開封市法院街26號。河南博物館占地10余畝,有樓房4所,分為陳列室、動物研究室、植物研究室、繪畫工作室、古物研究室等。陳列物品分為巖石部,陳列黃河沖擊巖石;民族部,陳列民族模型;服飾部,陳列各種服飾及袁世凱遺物;偶俑部,陳列陶俑及各種佛像;動物部,陳列動物模型;植物部,陳列植物標本;甲骨部,陳列殷墟甲骨文字及器物……
關(guān)百益任館長期間,河南博物館各項建設(shè)蓬勃發(fā)展。1935年該館創(chuàng)建碑林一處,當年11月16日動工,12月30日竣工,共置石碑815塊。1935年至1936年,該館部分藏品參加了在倫敦舉辦的“中國藝術(shù)國際展覽會”,受到贊賞。由此,河南文物在國際上嶄露頭角。1961年,河南博物館遷到鄭州后,舊址開始成為民居。
十分難忘這次尋訪探幽經(jīng)歷。我小心行進,生怕驚醒沉睡的舊夢。過大門進了院子,迎面是一排瓦房,被分割成多家。再往里面走,豁然開朗,里面竟然有高樓。原河南博物館被分成了家屬區(qū)和辦公區(qū)兩部分。河南博物館當年的文物倉庫現(xiàn)在屬于開封市豫劇院,但從這里走不過去。2008年,河南博物館舊址入選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就在開封市豫劇院的門口立著。那天,我沒有再繞道進去,只是遠觀當年的文物倉庫,依然可以看到那是一個很美的歐式建筑。江湖可以老去,它卻風韻猶存。
(作者: 責任編輯:明媚)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