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幼年的時候,在故鄉(xiāng)西藏察隅經常有不用錢買的牛肉吃,有時會得到一整條牛的牛肉,我常常在想,父親從那搞來的新鮮牛肉?他是不養(yǎng)牛的呀,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長達30多年。近日整理父親送給我的有關西藏方面的文獻、資料、筆記才解開其中的秘密。
我們吃的是一種叫巴麥牛的牛肉,是西藏察隅登人居住地區(qū)向西直到印度境內的雅魯藏布江一帶特有的牛,鄰近的藏族地區(qū)和印度平原是沒有這個品種的牛。巴麥牛體型高大健壯,肉多,是當?shù)氐侨酥匾呢敻弧?span lang="EN-US">
登人養(yǎng)牛完全不用于生產耕作,也不用于馱運或騎乘,主要用來交換、送鬼、吃肉和使用皮張,一頭巴麥?梢該Q三頭黃牛,只有大戶和富戶才養(yǎng)得起巴麥牛。
由于登人的生產力水平還很低下,幾乎是原始的刀耕火種,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和克服的困難,所以登人認為萬物有靈,一般的事物差不多都有一種相應的鬼,兇禍災害都是鬼在作崇,凡鬼都是要給人帶來災害的,要經常殺牲送鬼,把鬼驅趕走,才能平安,幸福。
登人把鬼看作是食肉的,所以送鬼必須殺牲。一般送小鬼要殺雞,送中等的鬼要殺豬,送大鬼就得殺牛。送鬼的做法不下十多種,如:祈求出門平安要送小鬼,請巫師來一個晚上,殺雞后把雞血涂在劈成兩半的竹片上,把用芭焦葉包著的雞肉夾在中間,然后送到屋外。雞要看肝紋,吉利的雞肝紋才能用,有時看不到吉利的肝紋就要連續(xù)殺雞到能看見為止,一般一次要殺20只左右才能看清楚。也有殺九十多只的時候,這時就要問鄰居借雞,日后想盡各種辦法償還。
登人有一種活動叫“德雅”即送大鬼,是富人為夸耀富有,顯示財富,擴大影響以提高社會地位,搞的送鬼活動。是登人中唯一的一種形同盛大節(jié)日的活動。準備舉辦一次“德雅”往往需要幾年的時間,積蓄了一定數(shù)量的牛、豬、雞、獸肉、鼠干以及糧食之后就可以確定日期,向遠近親友發(fā)送通知。
下面介紹住在杜萊河流域(察隅河下游北面的一條支流)宰。馬登龍家的一次“德雅”活動。
“德雅”舉辦日前十天,宰。馬登龍的家人就將打著10個結的繩子分別送到被邀請的親戚、友人家(登人無文字,結繩計日),同村的鄰居不用邀請即來作客。有幾個結就表示應在幾天以后動身。客人接到表示邀請的繩子后,每天去除一節(jié),最后就是應邀赴宴的日期,客人根據(jù)自己的路程決定啟程的日子,要在殺牛前一天到達?腿艘獋涠Y物,品種不拘,數(shù)量不限,回時,主人要根據(jù)客人送禮的情況分給大體相同的牛肉讓客人帶回去。
“德雅”舉辦當日的黃昏,宰。馬登龍和他的5個妻子背著竹筐,(宰。馬登龍還有32個奴隸其中成人奴隸17人兒童奴隸15人,奴隸也象同村的鄰居一樣參加送鬼活動)請來幫忙的男性達繞跟在后邊,接受客人帶來的禮物,并裝進竹筐里或由達繞提著。
夜晚盤算后,第二日殺牛時留下相應的牛肉做禮物讓客人走時帶回去。當天晚餐大家吃豬肉,喝酒。晚上大家開始盡情詠唱,通宵達旦,共兩日時間,這時也是男女青年社交活動的機會。
第二日殺牛。由請來的男性達繞殺牛并主持分肉。
殺牛在房屋前門的開闊地帶,立一木樁架子,上面插著豬蹄形狀的木棒,下面放著小的豬牛模型并涂著紅色斜紋,在木樁架子上掛上活的公雞和母雞等,在殺牛位置的下方用樹枝搭成祭臺,上面鋪芭焦葉并涂上牛血,放上豬和牛的蹄子和尾巴等做祭品,祭后不收回,任其腐爛。祭臺上還要擺上竹框,主人有5個妻子就擺5個竹框,筐內也鋪芭焦葉,在芭焦葉上放上一個箭頭,殺牛后取用,射出表示把鬼送走了。
殺牛時把牛角拴在木樁架子上,從牛頸背部砍兩三刀即把頸椎砍斷,牛即攤倒在地,再從肋旁向心臟刺進一刀。這時,殺牛人舉刀橫跨牛身往返跳躍并高聲呼叫,一會兒,又跑回房內,又跑出來,又繼續(xù)橫跨過牛身不停的跳躍,一會兒,不跳了,就開堂破肚,把腹腔內的血用手捧出來,放在鍋里煮后備食用。
殺牛時巫師要在現(xiàn)場,他站在牛頭前,手執(zhí)一束草,口中念唱有詞,邊敲鼓邊不斷擺動舞蹈姿式,為人們祈禱吉祥,祈求消災去禍。
一般的客人兩天后即離去,親戚則留三天。
吃不完、分不完的牛肉曬成干肉,也有換生活必需品的或換成盧比或銀元的或人民幣的。
我幼年的時候多有新鮮牛肉吃,估計是送鬼的產物,還比較頻繁的。這樣看來登人的生活不是很好過,財富基本上用來送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