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傳,東漢開國皇帝劉秀迷戀重渡溝美景,曾二次前往游玩,重渡溝由此得名。沒想到我這個平頭百姓競有緣二次游覽重渡溝。
五月的伏牛山,石榴吐蕊,杜鵑怒放,在參加完一個業(yè)務研討會后,我們一行人欣然前往。 去年秋天,我曾隨團游覽重渡溝,那高山流水,小橋竹林人家的原始自然風光深深地吸引了我,無奈時間緊促,還沒得細細品味,便匆匆離去。
僅僅半年多的時光,重渡溝就大變了樣,新建的景區(qū)大門巍然俊秀,和景區(qū)相得益彰,擴建的景區(qū)水泥道路寬敞明亮,直通景區(qū),工作人員胸帶證卡,面帶微笑,熱情地迎接著每一位游客…… 重渡溝的竹林遠近聞名,房前屋后,路邊溝旁,到處都是,就連那山上也長滿了竹子,令人稱奇,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行走在林間,青風漫舞,竹葉拂面,令人無限暇想,留戀忘返。
重渡溝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景區(qū)附近隨處可見的農(nóng)家賓館。這些依山傍水而建的房舍,干凈舒適,環(huán)境幽美,檔次高低不等,價格實惠。住農(nóng)家院,吃農(nóng)家飯,看自然風光,聽潺潺水聲,感淳厚民風成為重渡溝旅游的一大特色。這被省長李成玉稱之為旅游直接帶動農(nóng)民增收的典范。
重渡溝的美,在山在水在古樸典雅。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美。那水,或飛瀑直下,或細流潺潺,三步一泉,五步一潭,蜿蜒曲折,形態(tài)各異,素有北國水鄉(xiāng)之稱。那山,層巒疊障,郁郁蔥蔥,似鋪了一層綠地毯。尤其當你登上海拔1686米的依劍峰時,頓時豁然開朗,周圍美景盡收眼底,周圍盡是綠意……置身于此,有一種回歸自然,思緒飄蕩的感覺,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久久不愿離去。
重渡溝似一首優(yōu)美的詩,讓人百讀不煩,重渡溝像一個樸實的農(nóng)家少女,令人百看不厭。但愿有機會我第三次再來,從中悟中新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