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樂醉游客
約上三五知己,擇山清水秀之處旅游觀光;到湖邊垂釣,感受漁翁情懷;到田間采摘瓜菜,品嘗農舍土雞,領略農家風情……這種閑適的農家樂生活,讓都市人流連忘返。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欒川重渡溝以淳樸的民風,宜人而獨特的水鄉(xiāng)風景吸引了省內外游客前來休閑觀光,如今已成為名揚全國的以“農家樂”為主要特征的鄉(xiāng)村休閑旅游度假區(qū)。
玉米面窩頭、土雞蛋炒野韭菜等重渡溝鄉(xiāng)土味十足的農家飯菜、篝火晚會、民族舞蹈和生產組自辦的娛樂節(jié)目,更是吸引著數以十萬計的省內、外游客前來品嘗和體驗。
看到重渡溝景區(qū)經營得紅紅火火,魯山四道河人在開發(fā)畫眉谷的同時,就把眼光盯在了“農家樂”上。住農家院,吃農家飯,賞田園風光,使游客在這里盡情領略淳樸民風、山情野趣。平頂山、許昌、鄭州等地的城里人,一到雙休日,就開著車到畫眉谷來,兩個停車場,經常停得滿滿當當。
記者曾在石人山下美美地吃過一頓農家飯,廚房里那燒著柴火的土灶讓人稱奇,連洗菜做飯的水都是山泉。裊裊炊煙,陣陣菜香味,熱氣騰騰地干椒大蒜炒小蔥、韭菜炒蛋、虎皮青椒等飯菜擺放有序。雖說“土里土氣”,卻讓鐘愛“綠色食品”的城里人直流口水。
農家樂樂農家
以欒川重渡溝、魯山畫眉谷等風景區(qū)為代表的“農家樂”從“散兵游勇”變成“正規(guī)軍團”,不僅使旅游者樂不思蜀,經營戶也樂得合不攏嘴。
農民張留營,過去在平頂山打過工,開發(fā)畫眉谷景區(qū)后,他騰出4間房子辦起了農家賓館。生意好了,他又蓋了8間新房。旅游旺季,他還雇5個人來幫忙,昔日打工仔,如今成了小老板,收入當然是“多收了三五斗”。去年,畫眉谷景區(qū)接待游客達53000多人次,開辦農家樂賓館53家,經營者最少的年收入達萬元,最多的年收入達7萬多元。
重渡溝的總經理任獻國也高興地告訴記者,重渡溝實行了五統一(統一建設、標準、價格、接待、結算)來規(guī)范農家賓館。去年開始實行評星制度,使重渡溝農家賓館沿著健康的軌道發(fā)展起來,從1999年年底全村農家賓館僅6家,50余張床位,發(fā)展到現在的農家賓館從業(yè)戶238家,8800多張床位,去年接待游客36萬人次,創(chuàng)收1500余萬元,現在的重渡溝村民的腰包鼓了,腰板直了。
據魯山縣旅游局農家樂辦公室負責人介紹,魯山目前的“農家樂”正在向特色化、規(guī)范化的方向發(fā)展,一批避暑度假型、休閑型、采摘娛樂型等農家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走向魯山。
農家樂盼特色
特色是旅游的魅力所在,“農家樂”體現了旅游業(yè)的這一特點。雖然“農家樂”很受青睞,但在持續(xù)火爆的背后,也有隱憂。
據了解,我省目前的“農家樂”還處于旅游項目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缺乏高檔次的精品,在服務模式上有待創(chuàng)新,有些“農家樂”的廚房和廁所環(huán)境較差。另外,缺少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高層次的文化元素,這是目前“農家樂”的弱項。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魏小安在考察河南農家賓館時提出建議:“農家樂”成功的關鍵在于“農”字,要在“農”字的基礎上,挖掘民俗文化。同時,要走“產業(yè)化”的道路,尋找自己的特色,這塊靠旅游致富的“蛋糕”才能做大,農家樂才能真正“樂”農家!。ê幽先請笥浾邚埨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