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當年中華民族的始祖舜帝南巡駕崩寧遠,后人為紀念他特修建了此陵墓和廟宇。發(fā)一九七二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地圖中,在九根地狀物間繪有五個“A”形屋頂,旁注“帝舜”。經(jīng)考古確認,此為舜帝陵廟“立柱”的文字記載!妒酚洝分性涊d舜帝“南巡守,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在長達三年的發(fā)掘中,考古工作者在寧遠九嶷山的玉g巖前發(fā)現(xiàn)了宋代、唐代以及可能更久遠年代修建的舜帝陵廟遺址。通過對出土文物的鑒定,最終印證了《史記》中“舜葬九嶷”這一遠古傳說。
而梧州則認為這里是舜帝到過的中國最南邊的城市。如果說,黃河文化的始祖是黃帝,長江文化的始祖是炎帝,那么,珠江文化的始祖則是舜帝。在三皇(伏羲、神農(nóng)、黃帝)五帝(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中,只有舜帝(約公元前2255━2207年)到過中國南方的珠江流域地區(qū)。舜20歲便以孝聞名,30歲被堯征召任用,三十年后接替了堯的帝位。舜帝為團結(jié)和統(tǒng)一華夏各部落,“南撫交趾”而“南巡狩”,從從虞(今河南虞城縣)出發(fā),過長江,入洞庭,溯湘江至湖南韶山、寧遠巡視后,沿越城嶺底谷古道,乘馬車到桂林,最后沿漓江到蒼梧:“舜帝南巡至蒼梧之野,而桂林去蒼梧不遠”(明?姚世儒《重修虞山廟記》)舜帝南巡至梧州,因長途跋涉勞累而“崩于蒼梧之野”,終年112歲,埋葬在白云山南麓錦雞巖。其二妃(娥皇、女英)聽到惡耗,過洞庭,溯湘江,千里尋夫,悲慟萬分,傷心的眼淚灑落在竹子上,竹子便掛上了她們斑斑點點的淚痕,成了斑竹,娥皇和女英雙雙投湘水而追隨舜帝而去。毛澤東寫下“斑竹一枝千滴淚”的詩句。蘇東坡在謫官海南途中作詩曰“九疑聯(lián)綿屬衡湘,蒼梧獨在天一方。孤城吹角煙樹里,落月未落江蒼茫。幽人拊枕坐嘆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梧州白云山公園的半山腰處有為紀念舜帝而建的光華亭(舜帝,姓姚,名重華);而現(xiàn)梧州桂東醫(yī)院處是原虞帝廟所在地,傳說中的舜帝陵就在桂東醫(yī)院山?jīng)_里的錦雞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