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帶團以方便面充饑○親手火葬猝死高原的印度游客○帶團與朝圣者徒步轉山三天
11月2日,返回河南剛一周的邊軍,臉上還帶著一抹未退的“高原紅”,邊軍描述了初到西藏時的印象:“西藏很美,美得讓人看一眼就忘不掉,美得讓你能屏住呼吸!
西藏是世界屋脊,而阿里地區(qū)則是屋脊上的屋脊,其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到阿里地區(qū)路途異常艱險,補給不足,尤為可怕的是,強烈的高原反應會致人猝死。但它奇特的高原風貌,卻勢不可擋地誘惑著無數(shù)探險者去膜拜它、體驗它、欣賞它、征服它。如今阿里地區(qū)已成為西藏旅游最熱門、最時尚的一程。
自2003年開始,河南省按照國家旅游局的援藏要求,每年選派兩名優(yōu)秀的英語導游到西藏工作,且連續(xù)兩年被派往條件最艱苦的阿里地區(qū)。今年國家旅游局從內地26個省(市、自治區(qū))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選派了第三批援藏導游員赴西藏開展工作。河南導游在西藏的生活、工作情況如何?在高原做導游與內地有何不同?記者采訪了援藏歸來的河南導游邊軍,聽他講述河南導游在西藏的故事。
來自高原的”下馬威”
神秘的西藏吸引著眾多海內外游客,由于西藏旅游機構缺乏足夠的導游員,國家旅游局每年要選派707個高素質的英語導游進行對口支援。
29歲的邊軍和24歲的王欽淼,分別來自開封市中國旅行社和登封中國國際旅行社。今年3月,經過層層選拔,他們倆被選定為援藏導游。4月10日,他們到達成都,經過培訓、休整,于15日進藏。抵達拉薩后,兩人被派往西藏神山國際旅行社,這家旅行社的總部就位于阿里地區(qū)的獅泉河鎮(zhèn)。
邊軍說,盡管領隊一再交代“到了高原,千萬不要做劇烈活動,動作要輕、聲音要小,當心高原反應”,但王欽淼仗著身體強壯,毫不在意,他謝絕別人幫助其提行李的好意,一路奔跑,手提著兩個大包沖進房間?蓜傔M房間,突然兩個鼻孔同時冒出鮮血,暈倒在地。
“這可是高原給的下馬威呀,以后誰也不敢大意了!
“世界的中心”--神山、圣湖
在邊軍的眼里,阿里是美妙絕倫的,宛如仙境般充滿了神秘,就像古人描繪的世外桃源,法國探險家筆下的香格里拉。
邊軍介紹,阿里地處西藏的西部,地形獨特,湖泊眾多,人煙稀少,重重雪山,險峻多姿,氣勢磅礴。行進其中,各種高原珍奇動物和名貴的植物讓人不知疲倦。
阿里有古格王國遺址、托林寺、斑公湖自然風景區(qū)、鳥島、科加寺、獨特的地貌扎達土林、東嘎皮映洞窟壁畫、“古象雄文化”以及具有500年歷史的“普蘭國際市場”等。尤為著名的是“圣湖”瑪旁雍錯湖和“神山”岡仁波齊山,在藏民的心中是“世界的中心”,擁有獨一無二的地位。佛國信徒更是將其視為圣地。
吃盤肉要花三四十元
“從拉薩到阿里,一路荒涼,不見人煙!边呠娬f。
阿里面積大約30萬平方公里,生活著6.6萬多藏族同胞,主要從事牧業(yè)和半農牧業(yè)。神山國際旅行社總部所在地獅泉河鎮(zhèn),是阿里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里海拔高達4200米,距拉薩1587公里,距新疆葉城1085公里,空曠的大地上,幾十里不見人煙。
邊軍說,神山國際旅行社負責西藏全境的印度朝圣團。援藏導游的工作,是到位于中國、尼泊爾邊境的樟木鎮(zhèn)口岸,協(xié)助西藏導游,接待經由尼泊爾入境的印度朝圣團。每次從拉薩出發(fā)到樟木口岸接團,需要兩天路程。
“越是荒涼,物價越貴。沿途一碗面條要價10元,一盤青菜15元,炒一盤肉菜則三四十元,一瓶礦泉水8元。我從來都舍不得吃,照這種消費水平,我的生活費早花光了。”
舍不得買怎么吃?邊軍自有“高招”:喝開水,干啃方便面。
由于地理條件特殊,每年4月至10月,才是阿里的旅游季節(jié),其余時間大雪封山,寸步難行。即使天氣晴好,旅途依舊坎坷,游客只能乘坐旅行社提供的進口越野吉普車。通常,朝圣團由30至40人組成,每4人坐一輛吉普車,浩浩蕩蕩的車隊后面還跟著一輛裝滿食品和鍋碗瓢盆等雜物的大行李車。導游從邊境接到朝圣團以后,長達14天的朝圣之旅便開始了。
在海拔5800米的高原上”轉山”
為了適應高原反應,朝圣團要在阿里的聶拉木縣住一晚。次日起,每天平均坐車10個小時,3天后到達朝圣的第一站——“圣湖”瑪旁雍錯。這里是朝圣者的必到之地,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曾在這里沐浴。朝圣者虔誠地圍繞圣湖轉3個小時,用湖水洗浴,感受佛祖惠澤,洗去全身的罪孽。
按照行程,團隊當天到達“神山”岡仁波齊,開始朝圣團最艱苦的3天轉山旅程。
“山很高,要翻越的最高處有5800米。山上沒有路,個別朝圣者租借藏民的牦牛和馬代步,導游和多數(shù)人轉山只能靠徒步!边呠姷卣f著,目光遠眺,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神山”路途上。
橫貫在西藏南部的岡底斯山脈,峭壁千仞、冰川縱橫,氣勢磅礴。海拔6638米的岡仁波齊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fā)源地,雪峰附近發(fā)育了獅泉河、馬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它們分別是印度河、雅魯藏布江、薩特累季河和恒河的上源。潔白晶瑩的雪峰與藏族人稱為“圣母之山”的納木那尼峰遙遙相望。在兩峰之間,安睡著美麗圣潔的“圣湖”瑪旁雍錯和變幻莫測的“鬼湖”拉昂錯。岡仁波齊由數(shù)千米厚的普通礫石、卵石、砂和軟硬相間的礫巖組成,由于巖層性質不同,又受到不同方向的構造變動,加上自然界長期風化作用,形成了今日外貌奇特的“神山”。在峰巒起伏的群山之中,岡仁波齊凌空直聳云霄,峰頂被皚皚冰雪覆蓋,與朵朵白云渾然一體。經過長期風化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臺階縱貫峰體中央,好像通往云端的懸梯。兩側懸崖絕壁,使整個峰體顯得更莊嚴雄偉,似天成的神殿。
岡仁波齊的周圍共有5座寺廟。幾個世紀以來,岡仁波齊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
轉山3天,路程只有52公里,但行走難度是常人無法想像的。沿途需要穿越荒漠和多不可計的河流;住宿要搭帳篷,鉆睡袋,早上醒來,睡袋下面常常積滿融化的雪水和夜里突降的雨水;餐餐吃的是尼泊爾服務員做的印度咖喱米飯、水煮黃豆和土豆,喝的是酥油茶……
“條件不行,沒法兒帶青菜,沒兩天就爛掉了。后來有經驗了,就自帶方便面、火腿腸和壓縮餅干當飯!
這樣的飯不僅難以下咽,而且半年不到,就令原本偏瘦的邊軍成功“減肥”11公斤。
印度朝圣者猝死神山
轉山是朝圣團一路所經歷的最危險的時刻:一次小小的高原反應,能隨時奪走人的生命。山體滑坡、泥石流也隨時危及旅行者安全。導游隨團的重要職責就是保證客人的生命安全,機智、靈活、冷靜地處理各種突發(fā)事件:“有問題全靠導游了!
轉山是來自不同地方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也是朝圣者此行的最終目的。轉山道分兩條:外線是以岡底斯山為核心的大環(huán)山線路,內線是以岡底斯山南側的因揭陀山為核心的小環(huán)山線路。徒步需3天工夫,磕長頭則需15至20天。轉山人一般都是在轉足13圈外線之后再轉內線。每逢藏歷馬年,轉山的朝圣者最多。
今年7月4日發(fā)生的一件事,讓邊軍終生難以忘懷——一位印度朝圣者因高原反應死在了“神山”。
6月26日,邊軍跟以往一樣,在中尼邊境友誼橋處接到他入藏后的第4個團隊。7月3日,邊軍所帶49人的印度團隊終于到達“神山”。當晚,他通過對客人觀察、詢問,確認每個客人的身體狀況都是正常的。
7月4日早7點,團隊從直熱布出發(fā)繼續(xù)轉山。這一天對導游和游客都是一次很嚴峻的考驗,因為當天要翻越海拔5800米的卓瑪拉山。剛剛翻過卓瑪拉山,一名背包工突然闖進邊軍的帳篷,大聲喊道:誰是導游,有個人在山頂因高原反應已經死了。
“我的團隊里居然有一個印度游客死了!”消息如晴天霹靂,邊軍一下子蒙了。
稍稍鎮(zhèn)定,邊軍和藏族導游商議后,決定帶領夏爾巴(隨團的尼泊爾服務人員)上山救援。由于宗教原因,拉行李的馱夫不愿拉死者下山,拉過死者的牲口也絕不再用。征得印度領隊及死者家屬同意,邊軍立即在當?shù)刭I了一匹馬,親自拉馬爬上卓瑪拉山頂,在夜幕中將死者馱下山。
為印度死者捐款
7月5日,團隊結束了轉山。辦理完死者喪葬所需的一切手續(xù)后,死者家屬決定火葬。
邊軍主動提出了解決辦法,他在當?shù)赝馐氯藛T帶領下,買來3個大輪胎和兩桶汽油,冒雨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將印度游客的尸體就地火化,并親手收集了骨灰。
從塔爾欽返回帕羊的路上,邊軍聽到團內的印度客人說,42歲的死者家中貧苦,還有兩個年幼的女兒。他又一盤算,買馬、火葬費用共達1萬多元人民幣,這筆費用勢必將成為印度死者家中難以承受的巨大債務負擔,便決定發(fā)動朝圣團為死者家屬捐款。
回到帕羊,邊軍立即召集領隊和所有的印度客人說:“我是一個中國導游,是從河南來支援西藏旅游建設的。死在神山,對佛教徒來說是功德圓滿,可聽說你們去世的同伴生活并不富裕,家中還有兩個年幼的女兒,我決定為他的家人捐50元人民幣,以此表示友誼。當然,也希望大家都能提供幫助。”
此言一出,震驚了所有印度客人:“中國的導游都捐款了,我們還猶豫什么!”不到一個小時,朝圣團全體成員捐出了將近1萬元人民幣。
邊軍的做法讓印度客人異常感動,他們表示:回去后,我們會繼續(xù)向死者的家屬提供幫助。
當記者問及邊軍當時為什么會想到這么做,邊軍的回答很樸素:“沒什么,也是從小受教育的影響,算是習慣性的思維方式。另外,也是出于導游本身的職責,說得大一點就是增加了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的友誼吧!
此事使邊軍在印度、尼泊爾的旅游界聲名大振,給神山旅行社贏得了極高的信譽。兩國的旅行社組團到阿里,點名要求邊軍做導游,神山旅行社也破例讓邊軍獨自帶團。神山旅行社的總經理豎著大拇指對邊軍說:“河南人好,河南人能干!”
河南導游獲國家通報表彰
邊軍的出色工作得到了西藏自治區(qū)領導、旅游行業(yè)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
今年10月,經受援企業(yè)推薦和民主評議、西藏自治區(qū)旅游局和導游援藏辦公室審定,報全國旅游援藏領導小組同意,國家旅游局決定授予邊軍等22名援藏導游員為“全國第三批援藏導游員西藏自治區(qū)先進個人”,向全國通報表彰。
河南省旅游局人事教育處處長岳西平說,援藏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河南3年來共向西藏派出了6名援藏導游,他們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無愧“河南導游”的榮譽。國家局對河南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
目前,鑒于西藏旅游實際情況,援藏還將繼續(xù)。
□記者梁建輝實習生魏浩
虔誠的朝圣者。李濤圖
河南導游邊軍在誓師大會上。邊軍供圖
沿途宿營就主要靠帳篷了。李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