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迎接“十一”黃金周的到來,為游客營造舒適的旅游環(huán)境,樹立景區(qū)新形象,濟源市濟瀆廟景區(qū)近日投入40余萬元對景區(qū)內(nèi)的部分建筑和彩塑進行了保護性的翻新和整修,并進一步完善了道路、綠地、標(biāo)志牌等設(shè)施。 濟瀆廟全稱濟瀆北海廟,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座落于濟源市西北濟水發(fā)源地,是古“四瀆”唯一一處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也是河南省現(xiàn)存最大的一處古建筑群落,被譽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館”。 濟瀆廟始建于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是朝廷為祭祀“四瀆”神之一的濟水神所建。濟水原稱北瀆大濟之神,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晉封為清源公,唐貞元十二年(796年),鑒于北海遠在大漠之北,艱于祭祀,故在濟瀆廟后增建北海祠,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濟瀆神被封為清源忠護王,北海神被封為北廣澤王。自隋以來,歷代皇帝遣使蒞臨,舉行盛大祭典活動,一直延續(xù)到清代。 濟瀆廟坐北朝南,總體面積布局呈“甲”字形,總面積86255平方米,主體建筑排列在三條縱軸線上,前為濟瀆廟,后為北海祠,東有御香院,西有天慶宮。這里朱門重重,庭院深深,古柏參天,碑碣林立,綠水環(huán)繞,曲徑通幽,亭臺樓榭,交相生輝,不僅是古代祭祀勝地,更是典型的北方古典園林,因此為今日濟源勝景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