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位于許昌市春秋樓景區內鐘樓、鼓樓的竣工,許昌市區再現“晨鐘暮鼓”歷史景觀。9月29日上午,鐘樓、鼓樓落成大典舉行。
鐘鼓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系列建筑,由鐘樓和鼓樓構成,其作用為報時。早晨鳴鐘,晚上擊鼓,因此有“晨鐘暮鼓”之稱。通常鐘樓和鼓樓分別建在東西兩側相向而立,東面為鐘樓,西面為鼓樓。據介紹,從清代本地畫家王治安所畫的《兩院英風》圖可以判斷,在清代以前鐘樓、鼓樓就已存在,“兩院英風”也曾是清代許昌十景之一。為營造優美的旅游環境,提升景區文化品位,春秋樓景區籌資100多萬元,從去年8月份開始對鐘樓、鼓樓進行復建。
鐘樓、鼓樓,一進春秋樓景區山門就可看到。鐘樓居東,鼓樓居西,均為全木結構、“十”字脊、二重檐、平座式外廊、旋子點金彩繪,結構復雜,與山門風格一致,形成一體。鐘樓上的鐘,高1.8米、重1噸多,是專門到安徽定做的。鼓樓上的鼓,直徑1.8米、厚0.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