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旅游,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一群人跟著一個舉著小旗的導游,在熙來攘往的鬧市或旅游景點中穿行,間或導游停下來,指著一個建筑講點什么,游客們似聽非聽、似懂非懂。一趟旅游下來,人們盡管去了N個景區(qū),但腦袋空空,除了留下“到此一游”的照片外,對當地的文化內涵感知,遠遠沒有遺忘來得更快一些。
“今年‘五一’小長假,我就在咱開封徹徹底底地玩兒了三天。把原先沒有去過的景點或者一些有意思的地方重新去了一遍,忽然發(fā)現我對開封的文化了解太少了。”5月4日,張大姐提起這幾天的感受,可謂是感觸良多。
張大姐是重慶人,早些年來到開封經營一家面條鋪,扎根開封近20年。“我以前認為我對開封超級熟悉,這幾天才發(fā)現開封的變化原來這么大。”張大姐說,“我告訴朋友,我在一座不太大的文化古城安安靜靜地待了三天,他們還笑我老土。實際上,我覺得,到開封,這樣扎下去,安安靜靜地仔細品味一個城市的文化,才是最好的方式。”
的確如此,據市旅游部門統計,近年,參與民居游、主題游或者專注于一地深度游的人數大幅增長,以往那種走馬觀花式地從一個景點趕往另一個景點的觀光游日漸減少,有文化的深度游已經成為熱點。
文化深度游,當然是不同于傳統的“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式的觀光性旅游,而是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深入到某項主題文化中去,對某項專題或某一目的地進行深入的觀察與了解,尋找對文化遺韻和民俗淵源的深刻感受,追求對自然美景和藝術風格的切身體驗或對生存方式和生命本質的大膽探索。
開封市學者韓鵬、朱春華編著的《開封夷門圣地——鐵塔》一書中,韓鵬說鐵塔的歷史文化,無論從華夏文明的深厚與彌遠,或從文化資源的豐富與價值來衡量,都是獨具特色而久負盛名的。他同時也提出,多數文化型景區(qū)都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但厚重的文化如果沒有得到很好梳理和表現,很有可能曲高和寡,游客看不明白,往往來時興致高,結果卻是在歷史的長河中迷失。
開封是一座歷史悠久、文脈鼎盛的文化名城,而且35年前,還是首批被國務院批準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是這座城市的靈魂,也是城市的價值所在。
歷史文化名城承載著歷史的傳承和信息,蘊含著深邃的文化遺產精華。開封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說,盡管都是灰墻灰瓦一個模樣,但細細咀嚼就會發(fā)現每條胡同都有個來頭兒,都有能讓你聽半天的掌故趣聞;開封園林藝術兼具南北之長,既有江南園林之秀美,又有北方園林之端莊,古樸自然、清幽秀雅為其獨特的風格,與帝都文脈有著剪不斷的聯系,每一處都似一闕雅秀的詞……
開封現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遺存1945處,擁有從勾欄瓦肆中流傳下來的種類繁多的民間藝術,來到開封,見到奇山異石、碑林牌匾、庭院樓閣,如果能了解她們背后的奇聞異事、歷史典故或民俗文化,必然會對游玩的行程大添情趣。一個印著斑駁樹影的殘壁斷碣,一段彎曲的青石驛道,一口青苔漫布的水泉深井,都可能有一個傳說、一個典故吸引著人們去探究、去叩問,這就是文化的魅力。
近年,開封大力推進“文化+”建設,深度挖掘當地文化,以文化這根線串起全市景區(qū)景點,精彩紛呈的民族歌舞表演、獨特的民族風俗和迷人的自然風光吸引了八方游客。
從文化角度來說,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挖掘傳統文化、弘揚先進文化、傳播先進文化的過程。
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由于每一個城市受特定地域條件的影響與制約,居住在不同自然條件地區(qū)的人們,生活、飲食、語言、民俗都會不同,從而帶有獨特地域特點的文化內涵。而這種“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的文化,對人們有強大的吸引力,而這是每一個人愿意邂逅有故事的深度文化游最美好期待。
- 喜看古城新變化 2017/5/8 9:09:40
- 在“開”與“封”中大步前行 2017/5/8 9:06:59
- 開封:志愿服務 讓旅游更文明 2017/5/4 9:14:21
- 開封:旅游接待總量和 旅游綜合收入實現雙增長 2017/5/3 10:43:20
- 開封:砥礪奮進 鏗鏘前行踏新程 2017/5/3 10: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