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2時許,懷柔區(qū)雁棲鎮(zhèn)西柵子村,5名游客爬箭扣野長城時遭遇雷擊,其中一對夫婦當場身亡,妻子為北大在讀女博士,另3人受驚過度,被困野長城上。事發(fā)后,當?shù)卮迕衽浜蠀^(qū)政府等多部門上山將3被困者救出。(見6月14日《新京報》)
世界名著《德伯家的苔絲》中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甜美的鳥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其實,自然界的美景亦是如此,它在帶給我們無限向往的同時,也有許多無法預料的危險。近年來,不時傳來游客攀爬高山險峻的悲劇,屢屢刺痛我們脆弱的神經(jīng)。問題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是景區(qū)管理不善?還是生命教育不夠?
其實,中國在對公民的生命安全教育方面,舉措不可謂不多,一個人從小學便開始接受諸如防火、防電、防交通事故類的生命安全教育;在一些河谷、高山景區(qū),也都設(shè)有危險警示牌,甚至對違反者,還規(guī)定進行一定的經(jīng)濟處罰。拿北京野長城來說,早在2006年相關(guān)部門就曾立規(guī)嚴禁攀爬,違者將被施以最高5萬元的處罰。但是,由于人們冒險獵美的心理超過了對危險的警惕,鋌而走險攀爬高山險峻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因而才有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為此付出代價。
筆者以為,要防止類似的現(xiàn)象不再頻發(fā),關(guān)鍵是完善險區(qū)“危險警示”內(nèi)容,改變警示牌一設(shè)了之的現(xiàn)狀,將過去那些因涉險獵美而發(fā)生的悲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布置于險區(qū)醒目位置,讓危險的威懾性超越冒險的沖動,使游客自覺止步,遠離危險。同時,險區(qū)有關(guān)部門還應加大巡回管理力度,對一些游客的高危行為及時糾正。
生命是可貴的,但又是易碎的。報道中的這對夫婦是什么學歷和身份已經(jīng)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用生命再次告誡世人——請自覺遠離險區(qū)!
- 前4月外國人來華旅游人數(shù)同比降超20% 2009-6-15 9:23:47
- 大陸游客日月潭爭“到此一游” 2009-6-15 9:19:14
- "清涼養(yǎng)生天堂"推10條全新旅游線路 2009-6-15 8:55:28
- 名叫建國、國慶可免費游北京延慶 2009-6-15 8:50:35
- 貴州旅游主推氣候和茶葉 2009-6-15 8:44:46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