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印度風格佛殿落成儀式舉行
http://www.b6man.com 2010-5-31 8:44:27 來源:洛陽日報 點擊:次
今年是中印兩國建交60周年。5月29日上午,白馬寺印度風格佛殿落成儀式在千年古剎——白馬寺隆重舉行,來洛訪問的印度總統(tǒng)普拉蒂巴·德維辛格·帕蒂爾和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王志珍出席佛殿落成儀式,并為佛殿剪彩揭碑。
來洛訪問的印度高級訪問團成員印度食品工業(yè)部部長蘇鮑德·坎特·薩哈伊,印度國會議員拉姆達斯·阿格瓦爾、拉古凡什·普拉薩德·辛格,印度駐華大使蘇杰生等出席佛殿落成儀式。
省委副書記、省長郭庚茂,中國駐印度大使張炎,副省長宋璇濤,省政協(xié)副主席張亞忠,省政府副秘書長徐衣顯,省宗教事務(wù)局局長劉世軍,省外事僑務(wù)辦公室主任馮永臣等出席儀式。
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傳印法師,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永信法師等佛教界人士也出席了儀式。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連維良,市政協(xié)主席周宗良,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尚朝陽,市委常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胡廣坤,副市長楊炳旭,市政協(xié)副主席肖宏濱等參加儀式。
白馬寺印度風格佛殿落成儀式由市委副書記、市長郭洪昌主持。
王志珍在致詞中說,白馬寺印度風格佛殿的落成是中印兩國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國和印度同為文明古國,兩國人民交往如長江、恒河之水源遠流長,白馬寺就是兩國友好交流的縮影和見證。佛教在中印傳統(tǒng)交往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印度風格佛殿是來自印度政府和人民的珍貴禮物,不僅展示了精美絕倫的印度建筑藝術(shù),更寄托了印度人民對中國人民的美好祝愿,承載著中印兩國人民加強交流、傳承友誼的真誠愿望。今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希望雙方以此為契機,深化友誼,循著先賢智者的足跡,共同推進中印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guān)系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向前發(fā)展,不斷譜寫中印人民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帕蒂爾在致詞中表示,能把象征中印友誼的印度風格佛殿送給中國人民十分榮幸。
她說,洛陽是中國文明的搖籃,白馬寺作為中國的第一座官辦寺院,近2000年來一直是佛教精神文化的中心,作為印度兩位佛教大師竺法蘭、攝摩騰布教及葬身之地,又獨一無二地象征著印中文化的融合。與此同時,中國的學者和高僧在印中文化交流中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比如玄奘在印度所有教科書中都是一個重要人物,相信后代也會把印度風格佛殿作為印中友誼的證明。值此印中建交60周年之際,希望佛殿的落成能進一步促進兩國人民的民間交流。
白馬寺方丈釋印樂在致感謝詞時說,印度風格佛殿的落成為中印友好再立豐碑,昭示著中印兩國人民將世世代代友好交往,共同前進。他表示,廣大僧眾一定會弘揚佛陀精神,保護和管理好千年古剎——白馬寺,保護和管理好中印友誼豐碑——印度風格佛殿,發(fā)揚光大菩提心,創(chuàng)建無限美好的人間凈土!
隨后,帕蒂爾和王志珍共同為佛殿落成剪彩揭碑。碑文由帕蒂爾題獻,鐫刻著“印度風格佛殿,來自印度的禮物,印中人民友誼的象征”。
新落成的印度風格佛殿坐落在白馬寺西側(cè),是印度政府在國外捐建的第一座佛殿。在白馬寺建造印度風格佛殿的設(shè)想,最初由印度前總理瓦杰帕伊于2003年6月參觀白馬寺時提出,并在溫家寶總理2005年4月訪印期間最后敲定。佛殿參照世界文化遺產(chǎn)印度桑奇大塔的風格設(shè)計建設(shè),佛殿建筑面積3450平方米,主體建筑由大佛殿、南北東回廊、牌樓、水系等構(gòu)成,建筑方案和建設(shè)資金由印方提供,裝飾材料全部采用造型精美的印度本土石材,殿內(nèi)主佛是在印度雕刻后運抵白馬寺的。
落成儀式結(jié)束后,帕蒂爾一行在佛殿內(nèi)進行了佛事活動,并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本諾伊·貝爾的佛教畫展。落成儀式舉行前,帕蒂爾一行還拜謁了竺法蘭、攝摩騰兩位印度高僧墓冢,并敬獻鮮花。
來洛訪問的印度高級訪問團成員印度食品工業(yè)部部長蘇鮑德·坎特·薩哈伊,印度國會議員拉姆達斯·阿格瓦爾、拉古凡什·普拉薩德·辛格,印度駐華大使蘇杰生等出席佛殿落成儀式。
省委副書記、省長郭庚茂,中國駐印度大使張炎,副省長宋璇濤,省政協(xié)副主席張亞忠,省政府副秘書長徐衣顯,省宗教事務(wù)局局長劉世軍,省外事僑務(wù)辦公室主任馮永臣等出席儀式。
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傳印法師,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永信法師等佛教界人士也出席了儀式。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連維良,市政協(xié)主席周宗良,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尚朝陽,市委常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胡廣坤,副市長楊炳旭,市政協(xié)副主席肖宏濱等參加儀式。
白馬寺印度風格佛殿落成儀式由市委副書記、市長郭洪昌主持。
王志珍在致詞中說,白馬寺印度風格佛殿的落成是中印兩國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國和印度同為文明古國,兩國人民交往如長江、恒河之水源遠流長,白馬寺就是兩國友好交流的縮影和見證。佛教在中印傳統(tǒng)交往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印度風格佛殿是來自印度政府和人民的珍貴禮物,不僅展示了精美絕倫的印度建筑藝術(shù),更寄托了印度人民對中國人民的美好祝愿,承載著中印兩國人民加強交流、傳承友誼的真誠愿望。今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希望雙方以此為契機,深化友誼,循著先賢智者的足跡,共同推進中印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guān)系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向前發(fā)展,不斷譜寫中印人民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帕蒂爾在致詞中表示,能把象征中印友誼的印度風格佛殿送給中國人民十分榮幸。
她說,洛陽是中國文明的搖籃,白馬寺作為中國的第一座官辦寺院,近2000年來一直是佛教精神文化的中心,作為印度兩位佛教大師竺法蘭、攝摩騰布教及葬身之地,又獨一無二地象征著印中文化的融合。與此同時,中國的學者和高僧在印中文化交流中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比如玄奘在印度所有教科書中都是一個重要人物,相信后代也會把印度風格佛殿作為印中友誼的證明。值此印中建交60周年之際,希望佛殿的落成能進一步促進兩國人民的民間交流。
白馬寺方丈釋印樂在致感謝詞時說,印度風格佛殿的落成為中印友好再立豐碑,昭示著中印兩國人民將世世代代友好交往,共同前進。他表示,廣大僧眾一定會弘揚佛陀精神,保護和管理好千年古剎——白馬寺,保護和管理好中印友誼豐碑——印度風格佛殿,發(fā)揚光大菩提心,創(chuàng)建無限美好的人間凈土!
隨后,帕蒂爾和王志珍共同為佛殿落成剪彩揭碑。碑文由帕蒂爾題獻,鐫刻著“印度風格佛殿,來自印度的禮物,印中人民友誼的象征”。
新落成的印度風格佛殿坐落在白馬寺西側(cè),是印度政府在國外捐建的第一座佛殿。在白馬寺建造印度風格佛殿的設(shè)想,最初由印度前總理瓦杰帕伊于2003年6月參觀白馬寺時提出,并在溫家寶總理2005年4月訪印期間最后敲定。佛殿參照世界文化遺產(chǎn)印度桑奇大塔的風格設(shè)計建設(shè),佛殿建筑面積3450平方米,主體建筑由大佛殿、南北東回廊、牌樓、水系等構(gòu)成,建筑方案和建設(shè)資金由印方提供,裝飾材料全部采用造型精美的印度本土石材,殿內(nèi)主佛是在印度雕刻后運抵白馬寺的。
落成儀式結(jié)束后,帕蒂爾一行在佛殿內(nèi)進行了佛事活動,并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本諾伊·貝爾的佛教畫展。落成儀式舉行前,帕蒂爾一行還拜謁了竺法蘭、攝摩騰兩位印度高僧墓冢,并敬獻鮮花。
作者:李江濤 李燕鋒 通訊員:
(責任編輯:明珠)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
相關(guān)新聞
- 鄭東新區(qū)夜景游覽線路新增6條 2010-5-27 9:39:50
- 六一將至 玩轉(zhuǎn)景區(qū) 2010-5-26 8:47:36
- 三口之家一張票 賞音樂大典過六一 2010-5-25 9:33:45
- 省內(nèi)游客赴歐游或進入旺季 2010-5-25 8:49:33
- 寶天曼國際養(yǎng)生谷總體規(guī)劃通過評審 2010-5-24 17:13:06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