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真諦在于“活得快樂”,要用和諧文化滋養(yǎng)和諧家庭,因此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義務營造和維護家庭的快樂氛圍。不能因為自己心情不好,就隨便發(fā)脾氣耍性子,弄得全家人不愉快;而其他家庭成員也要互相關心,要讓心情不好的人感到溫暖和安慰。吳教授強調,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一定要善于化解家庭中隨時可能發(fā)生的矛盾和沖突,善于 在家庭成員之間及時溝通,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
一、文化是家庭成員的黏合劑
生活中許多人都會有一個體會:家里發(fā)生矛盾或者爭吵,往往都是因為誤會造成的。那么,家庭成員之間怎樣才能減少誤會,多些理解,甚至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呢?王曉華教授告訴大家,減少誤會最好的辦法就是溝通,而家庭文化則是家庭成員之間溝通和理解的基礎。
“家庭生活質量體現在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在物質生活基本得到滿足后,家庭生活質量更多體現在家庭的精神文化層面。日常生活中重視家庭文化建設,實際上是在積累家庭成員共同的精神財富,一個家庭有了健康的文化,它就成了家庭成員的黏合劑,它會把家庭成員緊緊地連接在一起,成為家庭成員精神的歸屬和心理的港灣。
二、彼此多一點關愛和謙讓
現在社會發(fā)展很快,一方面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另一方面面臨的壓力和挑戰(zhàn)也越來越大,這些矛盾必然會反映到我們的家庭生活當中。在這種情況下,營造一個和諧家庭就不能是一句空話,它有很多具體的內容和做法。
和諧家庭主要應該表現出四個方面的和諧,即關系和諧、生活和諧、發(fā)展和諧、心理和諧。關系和諧,是指在家庭成員中要體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和為貴”理念,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彼此寬容、相互理解;生活和諧,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和為樂”的理念,要讓家庭里洋溢著快樂的氣氛。發(fā)展和諧,是指要有一個全體家庭成員一致認同的基本價值取向,一家人都要能基本達成共識,這樣才能做到和而有成,和氣生財;心理和諧,是指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要有為家庭發(fā)展而和衷共濟的良好心態(tài)。要能夠坦然面對家庭的成敗得失,不與別的家庭簡單攀比。家庭成員之間不能動輒就互相埋怨,相互指責,而是應該彼此多一點關愛,多一點感恩,多一點謙讓,多一點支持。
1、首先,要認識到家庭和諧不僅可以為每個家庭成員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生存和發(fā)展的小環(huán)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活質量,可以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2、要認識家庭和諧不是僅靠一個美好的理念和想法就能實現的,而是要善于化解家庭中隨時可能發(fā)生的矛盾和沖突,善于在家庭成員之間及時溝通,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減少或縮小因矛盾而產生的不良影響。
三、每個人都要主動融入社會
家庭成員又是國家的公民,在不斷發(fā)展的社會中,應該用真誠、理解去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一個家庭、一個人要以積極向上、和諧、理解的態(tài)度主動融入社會,以家庭小和諧匯成社會大和諧,對社會進步與發(fā)展產生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總之,用和諧文化滋養(yǎng)家庭,核心在于“化”和“養(yǎng)”。“化”是化解矛盾、解決問題,“養(yǎng)”是豐富知識,提升境界;“化”和“養(yǎng)”都要“春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真正做到用和諧理念與和諧精神滋養(yǎng)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
- 【全域旅游大詞匯】第三衛(wèi)生間 2017/7/26 10:08:25
- 旅游用地新政策 2017/7/25 9:51:42
- 暑期出境游學熱存隱憂:低齡化趨勢明顯 重游輕學 2017/7/13 15:43:16
- 紅色精神是推動旅游業(yè)發(fā)展的不竭動力 2017/7/4 11:23:19
- 老年人組團旅游謹防超低價 2017/6/23 1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