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游精準扶貧的困境與突圍
http://www.b6man.com 2017/6/11 16:31:13 來源:河南旅游資訊網 點擊:次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扶貧攻堅進入“倒計時”。2016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紅色旅游應“發揮促進老區振興、脫貧攻堅的重要作用”。當前紅色旅游發展勢頭好、成就大、期望高,但同時也面臨市場支撐不力、產品體驗不夠、投資渠道不暢、社區參與不足等現實問題。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突破困境,實施精準扶貧,重在“四點”發力。
市場需求是精準扶貧的出發點。旅游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性決定旅游供給的價值實現是以旅游者的到訪為前提,“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紅色旅游市場的規模大小與質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精準扶貧效果的優劣。2016年紅色旅游市場人次占全國旅游市場份額的25.83%,紅色旅游收入占全國旅游收入的6.53%,紅色旅游收入與旅游者人次的比例失調,表明紅色旅游精準扶貧的空間巨大,大力拓展市場需求、優化市場結構、提升市場質量是精準扶貧的動力源泉。一、公開、高調宣傳,提升紅色旅游的社會認同感,將國民素質教育融入紅色旅游教育體系之中,突顯“信仰、信念、信心、信譽”等個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紅色旅游過程中的體驗、感悟與內化作用。紅色旅游實質是國民的一種紅色文化基因的尋找和信仰回歸的途徑,根據“四信”教育不同層次的內涵整合區域資源、設計產品,可以激發、培育與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二、積極、主動營銷,優化紅色旅游的市場體系,謀求“專題教育市場向綜合旅游市場轉變、團隊組織市場向個人自助市場轉變、特定時段市場向全時全域市場轉變、特征屬性市場向大眾廣譜市場轉變”等,將紅色旅游點的研學旅游與紅色旅游目的地的全域旅游統籌并進,實現紅色旅游市場量的擴張與質的提升,提高精準扶貧的初始動能。
產品創新是精準扶貧的著力點。紅色旅游產品是紅色文化價值置換或價值實現的載體,更是精準扶貧的橋梁,貧困居民只有參與到紅色旅游產品的生產、服務、經營、管理的創新過程中去才能有獲得感與實際收益,實現扶貧。目前紅色旅游產品存在文化內涵挖掘不深、吸引力不足、震撼力不夠、服務不善等市場感知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對紅色旅游產品的內涵把握不清,創新乏力所致。一、區分“特色”與“特點”。當前有“紅色文化主題相同,難免產品同質化”的觀點,實際是混淆了“特色與特點”的關系,“特色”是共性、“特點”是個性。“紅色”是紅色旅游產品的“特色”、主旋律與靈魂所在。誠然全國各地的紅色文化的基因相同,但基因的性狀可以不同。地方有屬性、場所有精神,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場所,紅色故事、人物、遺址、遺跡、地理環境等具有不同的“特點”,成為詮釋紅色文化基因的性狀“文本”,而性狀“文本”恰恰是不同地方紅色旅游產品創新的著眼點。二、融合“神圣”與“世俗”。紅色主題的“神圣”與旅游形式的“世俗”看似矛盾,實則可以通過不同空間的演繹加以協同。一般而言旅游區具有五重空間,“紅色記憶”往往在特定的神圣空間(紀念館等)中蘇醒,而生活空間、功能空間、公共空間、藝術空間中的紅色則是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植入,在旅游過程中被人們“識別、強化、重構”,這四類空間的產品設計既是紅色旅游產品體驗的要求,更是產品創新的舉措。
多元融資是精準扶貧的支撐點。紅色革命老區一般基礎設施薄弱,歷史欠賬較多,而兼具“紅色”與“旅游”雙重屬性的紅色旅游產品的開發需要資金“輸血”與資本“造血”,構建“政府主導、社會主體”的多元融資體系是必然要求。一、強化政府投融資的主導地位。“主導地位”要從資金投放轉到政策支持,從“輸血救濟”轉到“造血康體”上來。制定紅色旅游項目審批、稅收、土地等優惠的投融資與紅色旅游產業發展政策,搭建紅色旅游投融資信息、擔保、信托平臺,建立紅色旅游發展基金與專項資金制度,以紅色旅游發展為主線整合各部門、各類別、各層次的扶貧資金使用渠道、扎口管理與統籌,有的放矢、突出重點支持是實現政府“四兩撥千斤”主動性作用的重要基礎。二、激活社會投融資的資本熱情。政府資金專注于“紅色”,而“旅游”經營性項目宜交由資本市場配置,鼓勵采取股份制合作制、PPP、眾籌等形式,廣泛吸納民間資本的參股、入股,借力資本注入推進紅色旅游業態創新、產業延伸,通過資本紐帶促進紅色旅游企業網絡化、品牌化、集團化發展,企業做大做強是精準扶貧的重要保障。
社區參與是精準扶貧的落腳點。革命老區的貧困居民既是紅色旅游精準扶貧的對象,也是紅色旅游社區參與的主體,保障貧困居民發展機會、制定公平優先的利益分配機制,提升貧困居民的參與能力,促使貧困居民在紅色旅游中的邊緣區位走向核心地位,是精準扶貧的重中之重。一、加強對貧困居民紅色旅游的培訓,提高知識儲備、信息獲取能力,增強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二、以社區增權為核心,創新制度設計,保障貧困居民對紅色旅游發展的建議權、知情權、監督權、受益權,提高社區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三、完善貧困居民發展啟動資金的支持政策,建立“公司+農戶”、“公司+中介組織+農戶”、“公司+專業市場+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等信貸模式,探索貧困農民宅基地、房產的信貸擔保、入股、參股機制與政策改革,提升貧困居民就業、創業與參與能力。四、積極探索創新業態、拓寬社區參與的渠道,大力引導貧困居民參與農產品供應,旅游商品制作與銷售,旅游餐飲、住宿、景區特色交通、各類農事活動體驗、民俗展演等服務。只有當貧困居民真正有參與意愿、參與權利、參與能力與參與渠道,紅色旅游的精準扶貧才能落地實處,起到實效。
市場需求是精準扶貧的出發點。旅游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性決定旅游供給的價值實現是以旅游者的到訪為前提,“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紅色旅游市場的規模大小與質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精準扶貧效果的優劣。2016年紅色旅游市場人次占全國旅游市場份額的25.83%,紅色旅游收入占全國旅游收入的6.53%,紅色旅游收入與旅游者人次的比例失調,表明紅色旅游精準扶貧的空間巨大,大力拓展市場需求、優化市場結構、提升市場質量是精準扶貧的動力源泉。一、公開、高調宣傳,提升紅色旅游的社會認同感,將國民素質教育融入紅色旅游教育體系之中,突顯“信仰、信念、信心、信譽”等個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紅色旅游過程中的體驗、感悟與內化作用。紅色旅游實質是國民的一種紅色文化基因的尋找和信仰回歸的途徑,根據“四信”教育不同層次的內涵整合區域資源、設計產品,可以激發、培育與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二、積極、主動營銷,優化紅色旅游的市場體系,謀求“專題教育市場向綜合旅游市場轉變、團隊組織市場向個人自助市場轉變、特定時段市場向全時全域市場轉變、特征屬性市場向大眾廣譜市場轉變”等,將紅色旅游點的研學旅游與紅色旅游目的地的全域旅游統籌并進,實現紅色旅游市場量的擴張與質的提升,提高精準扶貧的初始動能。
產品創新是精準扶貧的著力點。紅色旅游產品是紅色文化價值置換或價值實現的載體,更是精準扶貧的橋梁,貧困居民只有參與到紅色旅游產品的生產、服務、經營、管理的創新過程中去才能有獲得感與實際收益,實現扶貧。目前紅色旅游產品存在文化內涵挖掘不深、吸引力不足、震撼力不夠、服務不善等市場感知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對紅色旅游產品的內涵把握不清,創新乏力所致。一、區分“特色”與“特點”。當前有“紅色文化主題相同,難免產品同質化”的觀點,實際是混淆了“特色與特點”的關系,“特色”是共性、“特點”是個性。“紅色”是紅色旅游產品的“特色”、主旋律與靈魂所在。誠然全國各地的紅色文化的基因相同,但基因的性狀可以不同。地方有屬性、場所有精神,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場所,紅色故事、人物、遺址、遺跡、地理環境等具有不同的“特點”,成為詮釋紅色文化基因的性狀“文本”,而性狀“文本”恰恰是不同地方紅色旅游產品創新的著眼點。二、融合“神圣”與“世俗”。紅色主題的“神圣”與旅游形式的“世俗”看似矛盾,實則可以通過不同空間的演繹加以協同。一般而言旅游區具有五重空間,“紅色記憶”往往在特定的神圣空間(紀念館等)中蘇醒,而生活空間、功能空間、公共空間、藝術空間中的紅色則是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植入,在旅游過程中被人們“識別、強化、重構”,這四類空間的產品設計既是紅色旅游產品體驗的要求,更是產品創新的舉措。
多元融資是精準扶貧的支撐點。紅色革命老區一般基礎設施薄弱,歷史欠賬較多,而兼具“紅色”與“旅游”雙重屬性的紅色旅游產品的開發需要資金“輸血”與資本“造血”,構建“政府主導、社會主體”的多元融資體系是必然要求。一、強化政府投融資的主導地位。“主導地位”要從資金投放轉到政策支持,從“輸血救濟”轉到“造血康體”上來。制定紅色旅游項目審批、稅收、土地等優惠的投融資與紅色旅游產業發展政策,搭建紅色旅游投融資信息、擔保、信托平臺,建立紅色旅游發展基金與專項資金制度,以紅色旅游發展為主線整合各部門、各類別、各層次的扶貧資金使用渠道、扎口管理與統籌,有的放矢、突出重點支持是實現政府“四兩撥千斤”主動性作用的重要基礎。二、激活社會投融資的資本熱情。政府資金專注于“紅色”,而“旅游”經營性項目宜交由資本市場配置,鼓勵采取股份制合作制、PPP、眾籌等形式,廣泛吸納民間資本的參股、入股,借力資本注入推進紅色旅游業態創新、產業延伸,通過資本紐帶促進紅色旅游企業網絡化、品牌化、集團化發展,企業做大做強是精準扶貧的重要保障。
社區參與是精準扶貧的落腳點。革命老區的貧困居民既是紅色旅游精準扶貧的對象,也是紅色旅游社區參與的主體,保障貧困居民發展機會、制定公平優先的利益分配機制,提升貧困居民的參與能力,促使貧困居民在紅色旅游中的邊緣區位走向核心地位,是精準扶貧的重中之重。一、加強對貧困居民紅色旅游的培訓,提高知識儲備、信息獲取能力,增強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二、以社區增權為核心,創新制度設計,保障貧困居民對紅色旅游發展的建議權、知情權、監督權、受益權,提高社區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三、完善貧困居民發展啟動資金的支持政策,建立“公司+農戶”、“公司+中介組織+農戶”、“公司+專業市場+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等信貸模式,探索貧困農民宅基地、房產的信貸擔保、入股、參股機制與政策改革,提升貧困居民就業、創業與參與能力。四、積極探索創新業態、拓寬社區參與的渠道,大力引導貧困居民參與農產品供應,旅游商品制作與銷售,旅游餐飲、住宿、景區特色交通、各類農事活動體驗、民俗展演等服務。只有當貧困居民真正有參與意愿、參與權利、參與能力與參與渠道,紅色旅游的精準扶貧才能落地實處,起到實效。
作者:章錦河 通訊員:本站
(責任編輯:張樹坤)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 紅色旅游校園行暨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意策劃大賽圓滿結束 2017/9/15 16:28:04
- 河南新縣:“紅色旅游 ”助力脫貧攻堅 2017/9/13 10:39:51
- 全國將建2442公里紅色旅游公路 2017/8/16 16:32:38
- 京津冀打造10條紅色旅游路線 2017/8/6 16:33:09
- 校園行、創意賽:紅色旅游七月似火 2017/7/25 16: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