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張王李趙遍地劉”,張姓乃中華民族五大族姓之一。據(jù)人口專家研究統(tǒng)計,分布在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張姓人口已達1億左右。那么,張姓的祖根到底在哪里呢?目前學說界說法不一,但歸總起來不外乎三種意見:一是山西太原說,二是河北清河說,三是河南濮陽說。上述三說各有所據(jù),如春秋時期晉國(都今山西太原市)大夫“解張”的后代以其名為姓,但從族姓歷史來考,太原張氏似乎是“流”而不是“源”,是“枝”而不是“根”,無須上推至張姓始祖揮公,在西周時期就有“張仲”其人,這足以證明晉國張氏不是最早的祖根。清河張氏是漢留侯張良的后代,因此,盡管清河張氏是張姓中的著名郡望,但仍不是張氏的祖根。筆者既不懂考古,又不善“戲說”,僅以專家們提出的“張氏祖根濮陽說”為線索,求證張姓源于濮陽。
張,由弓長二字結(jié)合而成,本義為弓上弦。《詩經(jīng)·小雅·吉日》:“既張我弓”,就是開弓的意思!吨芏Y·秋官》:“羅取鳥獸曰張”。張姓人自我介紹時,都說“弓長張”,可見張姓起源與弓有關(guān)。在古文字中,張字有十余種演變,或人與弓結(jié)合,或弓與箭結(jié)合,或弓與長結(jié)合,都離不了弓字,所以說張姓起源與弓箭發(fā)明有直接聯(lián)系。
張姓起源,最早記載于唐《元和姓纂》:“張,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北宋《姓解》曰:“張氏出自軒轅第五子揮,始造弦弧,以張網(wǎng)羅取禽鳥,世掌其職。遂以為氏”!缎绿茣·宰相世系表》:“張氏出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且不論揮到底是黃帝之子還是之孫,是少吳青陽氏之子還是玄囂青陽氏之子,僅憑“始制弓矢”、“始造弦弧”,即可說明,這位揮公就是張姓的始祖。
關(guān)于揮為黃帝之子說,似乎證據(jù)不足。黃帝有25子,有名者為玄囂、昌意、夷鼓、蒼林、龍苗、禺虢、休清等,未見有“第五子揮”的記載。揮為少昊子之說也有問題。因為少昊乃傳說中古代東夷首領(lǐng),“少昊……名摯,一說號金天氏。東夷族以鳥為圖 騰,相傳他曾以鳥為官名…… 春秋時的剡國即其后代 ”( 見 《辭海·少嗥條》) !渡胶=(jīng)·大荒東經(jīng)》云 :“東海之外大壑, 少昊之國”。《左傳·昭公十七年》云:“少嗥摯之立也,鳳 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實謂百家即百鳥,少嗥摯即百鳥之王”。少昊與黃帝不屬同一部族,豈為黃帝之子?
那么, 揮就應為黃帝之孫,玄囂青陽氏之子,其理由有 二 : 一是《史記·五帝本紀》載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 人 ”!端麟[》為十二姓 ,“ 姬、酉、祁、己、滕、箴、任、茍、僖、姞、儇 、依是也”。就是說 , 黃帝 25 個兒子中得姓的有 14 人 , 他 們分別姓 12 個姓。其中沒有“張”姓 ,足證揮非黃帝之子。再 則,早于《新唐書》的《史記》并無黃帝生少昊之說,而是黃帝正妃生二子,一是玄囂,即青陽,賜姬姓;一是昌意,昌意生高陽 ( 即顓頊 ) 。《漢書·古今人表》亦謂黃帝妃生玄囂,是為青陽;黃帝妃生昌意……昌意妃生顓頊!洞蟠鞫Y記》也引孔子語說: 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曰高陽。依古傳,揮之 父當為玄囂青陽氏,乃黃帝之孫,和顓頊是同代人。因此,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認為,顓頊的活動范圍也就是揮的活動范圍。
《竹書紀年》說顓頊“居濮”;《史記·五帝本紀》也說顓頊“都帝丘,今東郡濮陽是也”;又《漢書·地理志》載:“東郡濮陽,古帝丘”。由此可見,顓頊的居住地和都城都在帝丘,亦即今天的濮陽。
綜上所述,張姓出自黃帝之孫揮,揮因發(fā)明弓箭,被顓頊帝封為“弓正”(官名),也曰“弓長”,并賜姓為“張”。所以,張姓祖根當在今河南濮陽一帶。
張氏繁衍昌盛,人丁興旺,支脈眾多,在全國許多地方發(fā)展成為名門望族。歷史上,張姓名人輩出,不絕于史。戰(zhàn)國時有政治家張儀,其策略號稱“連橫”;西漢時有留侯張良和出使西域的張騫;東漢時除了科學家張衡、醫(yī)學家張仲景外,還有世稱“張?zhí)鞄?rdquo;的張道陵、太平道創(chuàng)始人張角、“黃巾軍”首領(lǐng)張梁;南北朝時期有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張鳳、教育家張偉、天文學家張子信;隋末有起義軍首領(lǐng)張金 稱;唐代有宰相張九齡、張說、小說家張讀、書法家張旭、畫家張萱、詩人張若虛、張繼、張碧、天文學家張遂(僧一行)、傳為八仙之一的張果老;五代時有起義軍首領(lǐng)張遇賢;北宋有起義軍領(lǐng)袖張海、張余、唯物主義哲學家張載、詞人張先、畫家張擇端;南宋有大臣張浚、將軍張憲、張俊、張貴、張順、張玨、張世杰、詞人張元干、張孝祥、書法家張即之;金有醫(yī)學家張子和、張炎;元代有大將張弘范、散曲家張養(yǎng)浩、張可久、詞人張野、詩人張翥、畫家張渥、張守中;明代有政治家張居正、畫家張路、張宏、戲曲作家張鳳翼、音樂家張野塘、醫(yī)學家張景岳、文學家張溥、著名道士張三豐、起義軍領(lǐng)袖張獻忠;清代有醫(yī)學家張石頑、水利家張玉書、學者張琦、張澍、張文虎、經(jīng)學家張惠言、張穆、文學家張潮、張影祁、詩人張問陶、張維屏、書法家張照、張裕釗、戲曲家張大復、大臣張廷玉、張伯行、白蓮教首領(lǐng)張正謨、捻軍首領(lǐng)張樂行、義和團首領(lǐng)張德成、外交官張蔭桓、洋務派首領(lǐng)張之洞,等等。進入二十世紀以來,活躍在中國及海外的現(xiàn)代張姓名人更是不勝枚舉。
九九歸一,天下張姓是一家,張姓始祖在濮陽。位于濮陽縣城東的揮公園,現(xiàn)建有揮公墓、揮公碑、揮公像、揮公大殿等,已成為公認的張姓祖根起源地。2005年4月27日至5月1日,“世界張氏總會第二屆懇親大會”將在河南濮陽市隆重舉行,屆時將有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60個海內(nèi)外張姓宗親組織、華人社團和社會名流約1300人聚會龍鄉(xiāng),尋根謁祖。
參考文獻:朱紹侯《張姓祖根在濮陽》;陳昌遠《張姓起源地望考釋》;謝鈞祥《張姓始祖與張姓名人》;王培勤《張姓源流復議》;王大良《張姓始祖揮及活動地域考》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