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陽紙貴:形容作品寫得好,人們爭相傳誦,廣為流傳。
成語出處:《晉書·左思傳》。晉左思作《三都賦》,“及賦成,時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謐有高譽,思造而示之。謐稱善,為其賦序。張載為注《魏都》。劉逵注《吳》、《蜀》……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左思是西晉太康年間有名的文學家,山東臨淄人,因為妹妹被選入宮,全家遷移洛陽。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說話結巴,連父親都看不起他。
長大后的左思,有一次聽說父親對外人講自己的資質(zhì)遠不如其小時候,于是下決心發(fā)憤學習。他讀東漢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兩京賦》,認為兩篇文章雖然詞藻華麗,氣勢宏大,但虛而不實。他決心以三國時魏、蜀、吳的都城為題材,寫更加嚴謹?shù)摹度假x》。
在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后,左思閉門謝客,苦思冥想,推敲琢磨,用十年時間創(chuàng)作了《三都賦》!度假x》分《魏都賦》、《蜀都賦》、《吳都賦》三篇。起初,《三都賦》并未引起重視,許多文人甚至不屑一顧。
后來左思帶著《三都賦》拜見當時的著名文學家張華,張華看后大加贊賞,又將其推薦給名士皇甫謐,皇甫謐看后也是連聲說好,并提筆為之作序。左思還請著作郎張載為《三都賦》中的《魏都賦》作注,中書郎劉逵為《蜀都賦》和《吳都賦》作注。 有名人作序作注后,《三都賦》身價大增,很快就風靡京都,豪門富家爭相買紙傳抄,一下子使洛陽的紙價上漲了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