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曾有袁家樓
http://www.b6man.com 2008-9-9 來源:大河報 點擊:次
開封大南門外,護城河南岸,東拐街今開封市第四中學校園內,原有一座意大利式兩層樓房,人稱袁家樓。樓房周圍是很大一座院子,還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建有一些附屬建筑,人們又稱它為袁家花園。
袁家樓的主人,開封人稱呼他袁四少。不了解實情的人說這個袁四少是袁世凱的四公子,其實這是一個誤會。這個袁四少的父親袁乃寬是河南信陽人,在袁世凱手下做事。他極善逢迎拍馬,與袁世凱認了同宗,和袁世凱的幾位公子稱兄道弟,極得袁世凱的信任。他還積極參與袁世凱的復辟帝制活動,是“籌安會”的積極分子,擔任袁世凱的拱衛(wèi)軍軍需總長。袁世凱死后,袁乃寬還擔任過北洋軍閥政府的農(nóng)商部總長。開封袁家樓的主人袁四少,名字叫做袁毓英,按同宗他應是袁世凱的孫輩。
袁毓英于20世紀初來到開封,在生產(chǎn)后街路北(今鼓樓街“興和百貨”樓后)購地,營建歇山式起脊小青瓦兩層樓房一座。該樓兩側山墻上部均鑲有雕花磚飾,圓形氣窗,前廊后廈,木柱挑檐,木質樓梯位于廈廊之內,室內鋪木地板,在當時是一座稱得上非常講究的建筑。但袁毓英并不滿足,1912年,他在南關另外建起袁家樓后,人們就把生產(chǎn)后街這棟小樓稱為小袁家樓(今仍存在)。1930年袁毓英離汴,大袁家樓為秦寶珩所購得。
秦寶珩,1929年畢業(yè)于北京中國大學,回開封后創(chuàng)辦私立開封中國中學,校址在城內今商場后街存德里處。1930年,他購得袁家樓后,即遷校于袁家樓。開封中國中學初時以王正廷(北京中國大學前校長、南京政府外交部長)為校董事會董事長,余同甲為副董事長兼校長,學生畢業(yè)后,可以直接進入北京中國大學,是當時開封較有名氣的私立中學之一。
抗戰(zhàn)開始以后,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采取不抵抗主義,濟南失守,他率領部隊撤退到開封,韓即住在這袁家樓里。1938年1月10日,蔣介石在開封綏靖公署召開高級軍事會議,他示意開封駐地高級軍事長官親至袁家樓邀韓一同參加會議。會上蔣介石以韓不戰(zhàn)自退、喪土辱國罪將其逮捕,旋即押解湖北武漢接受軍事審判,處以死刑。
1938年6月開封淪陷前,中國中學西遷魯山縣,再遷南陽。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中國中學遷回開封,仍在袁家樓復課。1948年開封解放,秦寶珩南逃,中國中學解體。
1950年初秋,原在開封紅洋樓的真光、施育中學遷至袁家樓。當時的袁家樓,由于開封第一次解放時受到戰(zhàn)火襲擊,彈痕累累,傷損嚴重,另外還有30余間平房也破損嚴重,同時校園荒蕪,一片狼藉,學校只好新建一座有12個教室的兩層樓房和近百間平房開課,袁家樓改作學校圖書館。
真光、施育中學1951年更名為開封私立愛國中學,1952年夏改為公立開封中學,1956年改名為開封市第四中學,一直沿用至今。
上世紀70年代,為適應教學的發(fā)展,開封市第四中學在袁家花園內蓋起了新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體育館、運動場等,袁家樓及其附屬建筑被全部拆除。
袁家樓、袁家花園雖然已經(jīng)不存在了,但它作為開封近代歷史遺址,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印象并未泯滅,當人們路過那里時,往往會說這里曾是袁家樓,曾是一年四季鮮花盛開的袁家花園,還會談及曾經(jīng)發(fā)生在那里的故事……
作者:吳凱
(責任編輯:韶萍)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