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傳到桀為君主(約公元前17世紀初),因暴虐無道而失去民心。商湯起來革命,推翻夏桀,建立了我國第二個奴隸制國家商朝。他姓子,名履,死后謚號為湯,所以歷史上稱他為商湯;還因為他多在京畿“成”地活動,所以也稱他為成湯。商湯從夏桀亡國中汲取教訓,比較愛護子民。他曾對臣子說:“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音否)。”
商朝建立不久,就遭到連年大旱,河干井涸,田裂禾焦,寸草不生。那時,人們都迷信上天,遇事必占卜算卦,求助神靈。商湯帶著大臣們,到桑林里設壇祭天(傳說,在王村鎮(zhèn)桑園一帶)。供祭之后,卜卦求神靈示意:怎樣才能下雨,解除旱象,救濟萬民?可誰也想象不到,卜辭上竟出現(xiàn)了這樣的文字:“當以人祭(把活人在柴火上焚燒,讓他去天上求雨)。”在神巫和大臣們商量焚燒哪個人的時候,湯王制止說:“禱雨本來是為了救百姓,怎能燒死無辜的百姓來求雨呢?這么大的旱災,必定是上天對我的懲罰,要焚燒人就焚燒我吧!”
湯王決定之后,一面命人架起柴堆;一面沐浴凈身、剪掉頭發(fā)和指甲,再一次責備著自己,向上天禱告:“我沒有治理好國家,賞罰不明;役使民眾,差事太多、要求太急;屬下官吏有不少人貪污受賄,我沒有及時處理,讓百姓受害;我聽信讒言,讓好人受屈、奸佞得勢;還大興土木,修造宮殿;后宮的宮女也用的太多。以上六件事,都是我的錯誤。上天要懲罰,應該懲罰我一人,和百姓沒有關系。請趕快下雨,別再讓萬民遭罪了。”說罷,湯王便躺到柴堆上,令人舉火,焚燒自己。
那知正要點火之時,天忽然下起了雨。而且雨越下越大,一直下個不停。大雨之中,人們一方面歡呼,一方面慶賀湯王自我犧牲的誠心、自我責備的善心感動了上天。祭禱的音樂和舞蹈,以及歡慶的音樂和舞蹈,命名為“桑林舞”,流傳于后世。
為了紀念湯王“桑林禱雨”,后人建了一座湯王廟。廟旁邊的村莊,就叫做湯王廟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