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小人物構(gòu)筑“道德高地”
http://www.b6man.com 2012-2-13 來源:網(wǎng)絡(luò)來源 點擊:次
過去的2011年,有許多大人物令我們難忘,但同時,我們也要記住很多名不見經(jīng)傳的名字和平凡的角色,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堅守道德,彰顯人性的溫暖,在一些悲觀者感嘆“世風日下”的時候,讓我們看到了推動社會進步的正面力量。
棒棒老鄭:缺錢不缺德
回顧:2011年的第一天,在重慶萬州謀生的“棒棒”鄭定祥承攬了一個10元工錢的活,幫人挑兩包羽絨服,結(jié)果與雇主走失。衣著單薄的他,在寒風中苦尋雇主五天,最終實現(xiàn)了物歸原主的心愿。他一句“缺錢不缺德”的質(zhì)樸語言,感動了億萬網(wǎng)民。
當時,老鄭的老伴做腎結(jié)石手術(shù),2000多元醫(yī)療費都是跟同村鄰居借的。“成名”后的老鄭負擔依然很重,年近六旬仍在做“棒棒”,家中的生活開銷全靠他,因為年紀大了,老板都不愛找他,嫌他挑不動,走得慢。老鄭說,他每天要接上10趟活才能有盈余。
點評:老鄭之德,在于誠信。當下誠信變得備受關(guān)注,甚至越來越稀缺。老鄭之舉,好似“茫茫雪夜里溫暖人心的一絲燭光”,給人力量。
最美媽媽:來不及多想
回顧:2011年7月2日下午1點半,杭州濱江區(qū)的聞濤社區(qū),2歲女童妞妞突然從10樓墜落,路過樓下的吳菊萍奮不顧身地沖過去伸出手臂接住了孩子。根據(jù)物理推算,吳菊萍在接住孩子的瞬間,受到的沖擊力有300多公斤,她的左手臂尺橈骨斷成了三截,有骨頭斷端戳出皮膚出來,傷勢非常嚴重。
吳菊萍說,“事情發(fā)生就在一瞬間,我根本來不及多想。我只知道她是一個孩子,而我是一個母親,有一個7個月大的孩子,孩子是母親的心頭肉,母親救孩子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
2011年9月12日,吳菊萍和墜樓女孩妞妞相約,從醫(yī)院回家共度中秋。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中榮獲全國見義勇為模范稱號。
點評:吳菊萍只是一個平凡的80后母親,幾乎沒有人能說出她以前曾做出過什么驚天動地的事。但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tǒng)美德,就在她伸手一接的剎那綻放出大愛光輝。
拾荒阿婆:就是想救人
回顧:2011年10月13日,在廣東佛山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2歲的女童“小悅悅”被一輛面包車撞倒后兩次碾壓,幾分鐘后又被一輛小貨車從其雙腿處碾過。先后從小悅悅身旁經(jīng)過的18名路人無一施以援手。
最后,當?shù)?9位路人拾荒阿婆陳賢妹看到后,將小悅悅半抱半扶到路邊并找到了其母親。2011年10月21日零時32分,小悅悅因搶救無效去世。
陳阿婆不識字,不會算數(shù),不懂普通話,在一家公司當煮飯阿姨,平時主要接送孫子上下學,有空就去附近的五金城撿一些紙箱、螺絲釘來賣錢幫補家用。陳阿婆說,她當時沒想別的,“就是想救人”。正是她毫不猶豫地向小悅悅伸出了援手,為這場冷漠災(zāi)難留下唯一一抹溫情。
點評:“仗義每多屠狗輩”,真善美往往就蘊含在最普通的人心里,應(yīng)該向這些平凡的良心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小人物能喚起道德共鳴
2011年,“最美”一詞頻頻見諸媒體。除上述枚舉,其實還有很多“小人物”成為正義化身,他們用平凡和義舉踐行真善美,用勇敢與堅守構(gòu)筑起“道德高地”。
有評論稱,這些“最美”人物,他們懷著的是一顆顆赤子之心,在別人遭遇痛苦的時候,救人于危難,他們的行為,只是人性真善美的一種自然流露,在他們身上有著最樸素的感情,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心底都有這樣一種出于良心的情感。
當前,中國社會的轉(zhuǎn)型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這在道德領(lǐng)域可能更為突出,使民眾有著強烈的道德饑渴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能夠通過一些“最美”的小人物的善舉,喚起我們每個人身上的道德共鳴。
但是,僅靠個體行為還不足以改變中國社會道德現(xiàn)狀,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構(gòu)建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身體力行,需要把那些別人給予的溫暖內(nèi)化為每個公民自己的道德實踐。我們不能僅僅止步于感動,哪怕是再小的善舉,也是博大的愛心。
棒棒老鄭:缺錢不缺德
回顧:2011年的第一天,在重慶萬州謀生的“棒棒”鄭定祥承攬了一個10元工錢的活,幫人挑兩包羽絨服,結(jié)果與雇主走失。衣著單薄的他,在寒風中苦尋雇主五天,最終實現(xiàn)了物歸原主的心愿。他一句“缺錢不缺德”的質(zhì)樸語言,感動了億萬網(wǎng)民。
當時,老鄭的老伴做腎結(jié)石手術(shù),2000多元醫(yī)療費都是跟同村鄰居借的。“成名”后的老鄭負擔依然很重,年近六旬仍在做“棒棒”,家中的生活開銷全靠他,因為年紀大了,老板都不愛找他,嫌他挑不動,走得慢。老鄭說,他每天要接上10趟活才能有盈余。
點評:老鄭之德,在于誠信。當下誠信變得備受關(guān)注,甚至越來越稀缺。老鄭之舉,好似“茫茫雪夜里溫暖人心的一絲燭光”,給人力量。
最美媽媽:來不及多想
回顧:2011年7月2日下午1點半,杭州濱江區(qū)的聞濤社區(qū),2歲女童妞妞突然從10樓墜落,路過樓下的吳菊萍奮不顧身地沖過去伸出手臂接住了孩子。根據(jù)物理推算,吳菊萍在接住孩子的瞬間,受到的沖擊力有300多公斤,她的左手臂尺橈骨斷成了三截,有骨頭斷端戳出皮膚出來,傷勢非常嚴重。
吳菊萍說,“事情發(fā)生就在一瞬間,我根本來不及多想。我只知道她是一個孩子,而我是一個母親,有一個7個月大的孩子,孩子是母親的心頭肉,母親救孩子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
2011年9月12日,吳菊萍和墜樓女孩妞妞相約,從醫(yī)院回家共度中秋。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中榮獲全國見義勇為模范稱號。
點評:吳菊萍只是一個平凡的80后母親,幾乎沒有人能說出她以前曾做出過什么驚天動地的事。但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tǒng)美德,就在她伸手一接的剎那綻放出大愛光輝。
拾荒阿婆:就是想救人
回顧:2011年10月13日,在廣東佛山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2歲的女童“小悅悅”被一輛面包車撞倒后兩次碾壓,幾分鐘后又被一輛小貨車從其雙腿處碾過。先后從小悅悅身旁經(jīng)過的18名路人無一施以援手。
最后,當?shù)?9位路人拾荒阿婆陳賢妹看到后,將小悅悅半抱半扶到路邊并找到了其母親。2011年10月21日零時32分,小悅悅因搶救無效去世。
陳阿婆不識字,不會算數(shù),不懂普通話,在一家公司當煮飯阿姨,平時主要接送孫子上下學,有空就去附近的五金城撿一些紙箱、螺絲釘來賣錢幫補家用。陳阿婆說,她當時沒想別的,“就是想救人”。正是她毫不猶豫地向小悅悅伸出了援手,為這場冷漠災(zāi)難留下唯一一抹溫情。
點評:“仗義每多屠狗輩”,真善美往往就蘊含在最普通的人心里,應(yīng)該向這些平凡的良心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小人物能喚起道德共鳴
2011年,“最美”一詞頻頻見諸媒體。除上述枚舉,其實還有很多“小人物”成為正義化身,他們用平凡和義舉踐行真善美,用勇敢與堅守構(gòu)筑起“道德高地”。
有評論稱,這些“最美”人物,他們懷著的是一顆顆赤子之心,在別人遭遇痛苦的時候,救人于危難,他們的行為,只是人性真善美的一種自然流露,在他們身上有著最樸素的感情,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心底都有這樣一種出于良心的情感。
當前,中國社會的轉(zhuǎn)型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這在道德領(lǐng)域可能更為突出,使民眾有著強烈的道德饑渴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能夠通過一些“最美”的小人物的善舉,喚起我們每個人身上的道德共鳴。
但是,僅靠個體行為還不足以改變中國社會道德現(xiàn)狀,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構(gòu)建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身體力行,需要把那些別人給予的溫暖內(nèi)化為每個公民自己的道德實踐。我們不能僅僅止步于感動,哪怕是再小的善舉,也是博大的愛心。
作者:
(責任編輯:武海洋)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
相關(guān)新聞
- ·[交通]7條隧道貫穿中州大道 為老城與新區(qū)“解
- ·[交通]BRT車道多處受損太顛簸 整修還靠“打補
- ·[交通]十幾對列車晚點 鐵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氣]本周雷陣雨與高溫并存 局部將有高溫悶熱
- ·[天氣]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來三天依然陰雨
- ·[交通]中州大道綜合整治工程開工